電池
日本開發出制作大容量耐用電池的新材料(2015-12-08)
日本研究人員日前宣布,他們用簡單方法開發出了一種擁有大量納米級孔洞的海綿狀碳材料。這種碳材料的表面積比同等重量的石墨大得多,如果將其用于制造蓄電池的電極,電池容量能變大。 日本東北大學…[詳情]
物理所等室溫鈉離子電池隧道型氧化物電極材料研究獲進展(2015-12-03)
由于鈉在地殼中儲量豐富,且分布廣泛;鈉具有和鋰相似的物理化學性質和儲存機制,因此發展針對于大規模儲能應用的室溫鈉離子電池技術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目前所研究的電極材料主要有層狀氧化物、隧…[詳情]
大連化物所燃料電池介微觀尺度有序結構膜電極研究獲進展(2015-12-03)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直接醇類燃料電池研究組(DNL0305組)孫公權研究團隊在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有序納米結構電極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首次模擬酶催化劑的微觀結構,在納米尺度構建了具…[詳情]
上海硅酸鹽所在鎂基電池體系和反應機理研究中獲進展(2015-11-27)
鎂電池由于其資源豐富、體積比容量大、鎂負極電沉積不易形成枝晶等眾多優點日益受到關注。然而,高電位穩定電解液和可脫嵌鎂的結構原型的缺乏限制了目前鎂電池的發展。現在商用的碳酸酯類電解液會在…[詳情]
中國科大低溫合成硅納米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2015-11-20)
一直以來,利用廉價的二氧化硅或硅酸鹽制備硅材料都需要較高的反應溫度。目前工業上采用的方法依然是高溫碳熱還原法(>1700℃),所制備的硅大都為塊材,難以應用于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2007年至今,650…[詳情]
合肥研究院柔性單晶硅基微納結構太陽電池研究獲進展(2015-11-09)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微納技術與器件研究室研究員葉長輝課題組在柔性單晶硅基微納結構太陽電池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結果以封面論文形式發表在《納米研究》(NanoRe…[詳情]
天津大學研制出高效混菌微生物燃料電池(2015-11-03)
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學生團隊研發出的成果——高效混菌微生物燃料電池,日前獲得2015國際遺傳工程機器設計競賽(iGEM)金獎及該賽事Best Energy Project單項獎。…[詳情]
上海硅酸鹽所在高性能鋰空氣電池研究領域取得系列進展(2015-10-29)
高比能量鋰空氣電池是未來大容量純電動汽車潛在的動力電源技術之一,然而由于充電動力學速率低限制了其實際性能的提升,導致其過電位高、循環性能差、電流密度低、電極材料不穩定、電解質分解等問題。…[詳情]
太陽能電池用納米材料獲突破(2015-10-09)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應用技術研究所和華北電力大學合作,在太陽能電池用納米材料研究中獲得新進展,獲得了宏量合成結構和形貌可控的分級結構亞微米球方法。應用這種新型分級結構亞微…[詳情]
蘇州納米所硫化鋰電池原位電鏡表征與循環穩定性調控研究獲進展(2015-09-29)
隨著社會和科技的發展,人類對電化學儲能技術的需求日益增加,新興儲能系統——鋰硫電池具有理論容量高、成本低、環境友好等優點,備受國內外研究者的關注。而研發高容量鋰硫電池正極材料,對推動新能源…[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