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國家政策、消費水平提高和品質生活需求、進出口貿易的逐漸完善,中國葡萄酒市場在不斷壯大。誠然,今年對于葡萄酒業來說卻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尤其是進口葡萄酒。今年全國秋季糖酒會期間,國內外酒企都在積極尋找突圍機會,破局而生。
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和消費能力的提升,加上年輕一代群體逐漸成為消費主力,葡萄酒市場產量和需求量在增加。根據有關調查顯示,國內消費者近年購買葡萄酒的頻率也有所增長。在過去2-3年內,只有20%的受訪者稱購買葡萄酒的頻率沒有明顯增加。換句話說,80%的受訪者購買葡萄酒的頻率在明顯上升,這也預示著市場蘊藏消費潛力。
然而,從2018年開始,進口葡萄酒市場就進入到盤整期,連續兩年進口數據不理想,今年在特殊事件的影響下,進口葡萄酒更是進入了一個迷茫期。今年全國秋季糖酒會期間,法國、意大利、澳洲等葡萄酒主產國以展團形式在積極尋找商機。而國產葡萄酒也在搶占商機,山東葡萄酒占盡天時地利,新疆、寧夏、甘肅等產區葡萄酒企業也在尋求突圍。
而今在市場消費不斷升級和消費理念的進步,以及進口葡萄酒和國內酒企品牌的雙重影響之下,葡萄酒行業加速洗牌,市場整合步伐不斷加快,競爭日趨激烈。有業內人士稱,企業若要尋求突圍,“破局而生”除了塑造品牌影響力、優化產品結構、培育消費市場、多元化營銷和引進專業技術人才之外,更要不斷進行工藝、技術升級,提升品質是增強競爭力非常關鍵的“抓手”。
據了解,目前,仍然不乏一些酒企或酒莊采用人工釀酒的方式,如葡萄篩選、去梗、清洗、破碎、發酵等環節依靠人工生產加工。像人工篩選葡萄,速度慢、效率不高,勞動強度大,勞動力成本高,還會因人為因素帶來安全衛生等問題,同時也無法徹底除去青籽、霉粒、爛粒等殘次品以及葡萄梗和其它雜污,進而影響后續葡萄加工品質。
現如今,國內不少葡萄酒企業將智能色選設備引入篩選環節,相比人工篩選,大大提高了分選效率,幫助企業減少用工成本,同時因設備在紅外線檢測系統上進行再升級,采用雙紅外傳感器,結合AI智能識別,能夠準確剔除青籽、霉粒、爛粒等殘次品和其它一些雜物(如炭渣、石子、塑料等)比人眼更加精確,有效地提高了葡萄原料分選質量。
在葡萄品質方面,發酵是至關重要的一環。以前,葡萄發酵大多使用無蓋的木桶或酒槽等容器進行發酵,發酵溫度和時間全憑人工經驗來判斷,難以保證發酵風味和品質。而今,多數企業已將自動控溫發酵罐或智能發酵罐用于葡萄發酵過程中,通過智能監控系統來把控葡萄罐內發酵情況,既實現發酵溫度和時間的準確把控,又提高了發酵風味和品質。
其實,國產葡萄酒與進口葡萄酒的區別并不大,因為分選、發酵、貯藏等工藝已實現了標準化。隨著中國消費水平的提升,人們消費理念的進步,加之國內葡萄酒消費逐漸回歸理性,未來葡萄酒的需求很大,并且高品質葡萄酒更受市場歡迎。因此,葡萄酒加工企業還要持續在品質升級上多下功夫,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增強產品市場競爭力,破局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