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送帶 青島鋼絲繩芯輸送帶彈性測量方法
本標準參考采用國際標準ISO 9856:1989《輸送帶彈性模量測定》。
A1 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鋼絲繩芯輸送帶彈性模量測定方法。
本標準測定的彈性模量值,可供帶式輸送機設計選用,同時可用來評判輸送帶的物理機械性能。
A2 試驗原理
對從全厚度帶上沿縱向切取的試樣,施加范圍在帶的拉伸強度2%—12%的正弦波負荷。一般記錄到200次循環的表達負荷對伸長率函數關系的曲線,然后根據該曲線通過計算得出彈性模量。
A3 裝置
A3.1 動態拉伸試驗機
該機至少應能對試樣施加相當于帶的拉伸強度12%的負荷。同時該機應能對試樣施加帶的拉伸強度2%—12%的周期性正弦波負荷(帶的2%—12%的拉伸強度值按所試帶的標稱拉伸強度而定)。
A3.2 伸長測定儀和記錄儀
伸長測定儀和記錄儀與本標準4.2和4.3條相同。
A4 試樣
A4.1 形狀與尺寸
試樣為矩形。從全厚度的帶上沿縱向切取,試樣長度至少為夾持所需長度的兩倍加上300mm,試樣寬度根據GB/T 9770的規定,按如下選取:
a、鋼絲繩間距為10mm時,寬度應為50mm;其中含五根鋼絲繩。
b、鋼絲繩間距為12mm時,寬度應為48mm,其中含四根鋼絲繩。
c、鋼絲繩間距為15mm以上時(含15mm),寬度應含三根鋼絲繩,其值為3P(P為間距值)。試樣為上述寬度時,切取試樣時應使鋼絲繩沿寬度對稱公布(見圖,A1)。
A4.2 試樣數量與狀態調節
試樣數量與狀態調節為本標準第5.2條相同。
A5 試樣制備與狀態調節
將試樣夾持部分覆蓋層在厚度上除掉一部分,使上下覆蓋層剩余厚度各為3mm。
精確測量試樣標距內的寬度。
試樣停放環境和停放時間與本標準第5.3條相同。
A6 試驗程序
試驗程序與本標準第6條相同,但當試驗到150次后,需每增加10周落筆一次,以觀察兩相鄰圖形是否重合,直至重合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