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修復: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作者:德森環境 來源:鄭州德森環境科技有限公司 2021-06-29 瀏覽量:153
字號:T | T
土壤修復是一項百年計劃,由具有較強專業性的產業鏈組成,包括土壤調查,監測,評估,工程設計,工程建設等諸多方面。污染土壤修復是使遭受污染的土壤恢復正常功能的技術措施
土壤修復是一項“百年計劃”,由具有較強專業性的產業鏈組成,包括土壤調查,監測,評估,工程設計,工程建設等諸多方面。污染土壤修復是使遭受污染的土壤恢復正常功能的技術措施,目前已有的土壤修復技術達到一百多種,常用技術也有十多種,大致可分為物理、化學和生物三類。污染土壤的修復對于阻止污染物進入食物鏈,防止對人類健康的危害,促進土地資源的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與空氣和水污染治理相比,我國土壤污染治理剛剛起步,總體差距較大。但是,隨著政策支持的增加,土壤修復市場將成為資本狂歡的盛宴。當然,有必要認識到中國土壤整治行業剛剛起步的現實,缺乏商業模式和缺乏治療技術。
首先,中國的土壤環境總體情況不容樂觀。根據中國環境保護的在線信息,中國近五分之一的耕地受到污染,超過國家土壤污染標準的比例高達16.1%。需要處理的污染量不是很小,但相應的土壤修復行業的產值又如何呢?國土資源部土地復墾中心的數據顯示,中國土壤修復產業的產值不到環保產業的1%,遠低于發達國家30%以上的比例。國家。
其次,中國土壤修復資金短缺過大。根據環境保護部利用國際現行模型對“十土文章”影響的預測和評價,土壤整治市場帶動的投資規模超過5.7萬億元。 “十二五”期間,中央土壤補救資金300億元,可能在“十三五”期間增加,但同樣的工資不能填補巨大的資金缺口。同時,土壤污染者支付制度尚未建立,工業商業模式仍在探索中。

第三,中國土壤修復的主力仍然薄弱。作為中國土壤修復產業的搖搖欲墜的起點,相關企業的發展也沒有達到一定的水平。有許多“本地”企業,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出現具有絕對技術優勢的企業。據統計,2007年至2016年,92.05%的企業總交易額不足1億元,占不到8%的企業總交易額超過1億元的占比。可以看出,企業的弱勢勢必會對土壤整治產業的快速發展帶來一定的阻力。
最后,還需要加快法律法規的建設和完善。與水和大氣相比,土壤污染防治立法薄弱。

土壤作為人類最重要的自然資源,起著無法取代的作用,修復被污染的土地,是人類應盡的義務和責任,修復被污染的土地,功在當代,利在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