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BP在北京發布2013年《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年鑒》顯示,受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和能源使用效率提高影響,2012年全球能源消費增速有所放緩,一次性能源消費僅增長1.8%,所有化石能源消費增長低于歷史平均水平。
BP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克里斯多夫·魯爾表示,去年,全球石油消費增長0.9%,石油在全球能源消費中的占比已連續13年出現下滑。全球石油產量增長2.2%。盡管伊朗石油產量因國際制裁有所下滑(減產68萬桶/日),石油輸出國組織的產量增長仍占到全球增量3/4。非洲及中東部分地區石油供應中斷被中東其他產油國的產量增長所抵消,沙特阿拉伯、阿聯酋和卡塔爾的石油產量均創下歷史新高。
天然氣消費增長2.2%。其中,美國天然氣消費增量居全球首位,中國和日本緊隨其后。不過,上述地區的天然氣消費增長在一定程度上被歐盟和前蘇聯地區的消費下滑所抵消。經合組織國家的天然氣消費增速自2000年以來首次超過非經合組織國家。全球煤炭消費增長2.5%,非經合組織國家的煤炭消費增長5.4%,低于歷史平均水平。魯爾指出,在美國,天然氣產量增長導致價格下跌,從而幫助天然氣取代煤炭作為發電燃料的地位,這也使美國2012年的煤炭消費減少近12%,絕對降幅居全球首位。這些低價煤炭進入歐洲市場,與價格不斷攀升的天然氣形成競爭,促使歐洲發電行業出現以煤代電的趨勢。去年歐洲天然氣消費減少2.3%,煤炭消費則增加了3.4%。
非化石能源方面,全球核能發電量下降,水力發電量則大幅增加。可再生能源方面,全球生物燃料出現2000年以來的首次下滑。其中,美國乙醇產量出現了1996年以來的首次下滑。原因是去年美國出現了20世紀5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旱災,乙醇原料玉米價格暴漲,受此影響,美國若干乙醇工廠被迫關閉。
魯爾還強調,隨著全球能源市場不斷適應變化、創新和發展,能源供應日益出現多樣化趨勢。雖然去年石油消費與產量增長之間存在很大差距,但依靠庫存調解,石油價格基本保持穩定。而水電和可再生能源,以及北美的廉價天然氣,則成為與煤炭相抗衡的發電燃料。目前天然氣尚未形成如石油市場般的全球整合市場,這將是個漫長的過程。在此期間,液化天然氣會流向更具有價格優勢的地方。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