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霧霾之化工解決方案(上)
今年以來,我國華北、黃淮、江淮、江南等中東部地區出現持續的霧霾天氣,多地遭受嚴重污染。由此,環境保護部近日發布緊急通知,要求各地“突出抓好工業煙粉塵、施工揚塵、揮發性有機物和機動車尾氣污染治理工作”。一場全方位、立體化圍追堵截PM2.5的戰役在全國打響。
作為全球制造業第一大國的中國,工業煙粉塵及燃煤已成為霧霾形成的四大元兇之一。那么有沒有可靠、有效的解決方案來消除工業排放的PM2.5?
上海環境保護工業協會秘書長湯東升告訴記者:“目前國內對工業煙粉塵的治理,大多采用普通材料制成的除塵濾袋,它解決了較大顆粒的污染問題,但對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超細顆粒物,該種濾袋器還無能為力。中國應大力研發和推廣使用可吸收PM2.5粉塵的新型材料,比如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或其他高分子膜等。”
其實,我國一些企業對應用于環保領域的聚四氟乙烯膜已在開發之中。春節前,記者從上海市凌橋環保設備廠有限公司了解到,由該公司國內首個自主研發成功的聚四氟乙烯(PTFE)微孔薄膜濾料(ePTFE)經美國權威機構ETS的檢測,對PM2.5的過濾效率高達99.9995%,對PM0.3的過濾效率也達99.95%。該產品大部分出口國外,僅有少量在國內得到應用。
記者還了解到,位居中國環保產業百強的上海凌橋環保公司于上世紀90年代自主研發PTFE纖維生產技術并實現了產業化,至2011年已形成PTFE長、短纖維各10條生產線,總產能超過600噸規模。近期該公司又發明了PTFE均勻立體加工制膜工藝技術,經對PTFE樹脂多次混合、多步加壓、多道拉伸等加工,攻克了膜生產過程中微孔控制和厚度不均勻等技術難題,生產出濾料用ePTFE。科技人員將100%PTFE長纖維基布與不同細度的100%PTFE短纖維針刺成氈,與ePTFE膜熱壓復合,獲得了高強純PTFE梯度覆膜過濾材料,此舉實現了國內純PTFE覆膜工藝的新突破。
經工業應用,該新型覆膜過濾材制成的除塵濾袋與傳統材料相比,可長時間在260℃高溫下使用,耐酸堿性強,抗氧化性好,同時具有優良的難燃隔熱性和絕緣性,運行阻力低,易清灰,粉塵幾乎零排放,使用壽命長,綜合性能達國際先進水平。難得的是,與國外同類產品相比,其價格優勢十分明顯。2011年,該材料被列入工信部和科技部聯合發布的《國家鼓勵發展的重大環保技術裝備目錄》,被中國環保產業協會認定為國家重點環境保護實用技術;2012年,袋式除塵器專用聚四氟乙烯覆膜濾料項目被評為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截至目前,PTFE覆膜濾料已在鋼鐵、水泥、發電廠、化工、垃圾焚燒、礦山等工業領域的除塵方面得到應用。以化工行業為例,除了回收工廠煙囪的顆粒,它還可用在鈦白粉、石膏、氧化鐵顏料等產品的微粉化、黏膜和回收等系統。
上海凌橋公司董事長黃斌香告訴記者,該公司現已形成1000萬平方米的產能,但目前仍以出口為主,去年出口產值達到9000萬元。“不過我們堅信,隨著國家新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 3095-2012)》頒布實施,各工業行業對高性能覆膜濾料的需求也將逐年增加。公司已做好充分準備,迎接市場高潮的來臨。”
據美國一家咨詢公司市場報告預測,2015年中國將有1億平方米的濾料市場需求。但目前PTFE覆膜濾料為什么是“墻內開花墻外香”,尤其國內中小企業少有問津?價格較高是一個主要因素,如凌橋公司生產的PTFE覆膜濾料要比普通不覆膜的濾料每平方米貴20元,應用企業不愿意承擔這部分環保費用的增加。
對此,環保專家、上海市人民政府前參事趙國通這樣分析:“首先,我們企業的環保觀念要轉變,不能認為裝上了除塵設備就萬事大吉,更不能認為除去大顆粒就算達標了,現在國家要求工廠把PM2.5顆粒關進‘牢籠’,提高必要的環保開支是必須的,應列入預算;其次,國內的環保設備行業要與時俱進,所生產的產品要升級換代,今后除塵設備都要有能清除PM2.5的功效;再次,環保監管部門要提高執法能力,嚴格執行國家新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在此基礎上,如果各工業企業都用上了新型的除塵設備,那么這些高性能膜材料的生產規模必定大大提升,價格自然會降下來,在國內形成一個多方合作共贏、造福于民的新局面。”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