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技術的引領下,中國干燥設備行業將迎來春天,生產企業主要分布在江、浙、滬、遼、黑,這幾個地區的企業幾乎占到全行業總數的50%。
產品技術水平不斷提升
根據市場反饋顯示,我國化工行業期待干燥設備制造業按照高品質、低能耗、
環保型的要求調整產品結構。干燥設備行業內的專家指出,要達到這一要求,就必須進一步加強基礎研究,同時在應用研發方面,既要注重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又要注重知識產權的保護;既要注重新技術、新應用領域的開發,又要注重傳統工藝和傳統應用領域的革新與創新。這也是我國干燥設備行業做大做強的必由之路。
近年來,國內不少干燥設備生產企業已經意識到這一點,加大了科技投入和新品開發的步伐,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長期以來,我國干燥設備行業生產規模小,入門門檻低,整體技術含量不高。全行業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下的企業約占60%以上,年銷售收入過千萬元的廠家僅占5%至8%,產品檔次普遍偏低。“但現在情況不同了。全行業正在逐步告別價格競爭時代,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產品正在成為干燥設備骨干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這也意味著行業整合步伐加快,通過技術競爭,走強強聯合、優勝劣汰的道路,在行業內培育出一些實力雄厚大企業集團,指日可待。
此外,技術進步還將推動我國干燥設備的出口。目前我國干燥設備尚未形成出口規模,出口量還不及總量的5%,且主要銷往東南亞。但據權威機構,隨著技術發展,未來幾年內我國出口干燥設備占總產量的比例將由5%提升至10%,外銷市場也將由東南亞拓展到歐美。
國內市場需求增加
據中國通用機械工業協會干燥設備分會分析,今后幾年,我國干燥設備需求將在以下若干領域增長明顯。在糧食烘干領域中,用于水稻、小麥烘干的小型烘干設備(5噸/時以下),年需求量將達到1000臺左右;化工用干燥設備年需求量將達到3000臺(套)左右;制藥用干燥設備年需求量將達到3000臺(套)左右等。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