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磨粉機械市場需求主要分布在能源系統、三大化工、石油工業及礦山采選中。60年代我國聯合設計了F型磨粉機械和Y型油機械。從80年代開始,以沈機械、大耐、上機械為主的國內主要生產廠開始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經過消化吸收,產品陸續投放市場。所有這些合資合作和技術引進,除大耐、石機械和河南,KSB外,其余基本上沒有形成強大的市場影響力。
在化工耐腐機械用戶群體中,大家都互通信息,并且越來越看中品牌和專一優勢,例如:在磷氨項目中,大家首選大耐;提起耐腐蝕自然想起湖北五二五;在糖紙氯堿行業,人們認定鄭州堿機械廠;若需用雜質渣漿機械,當然首推石家莊;若抽氫氟酸乙糠酸,必然選用礦山機械或陶瓷機械;高粘濃漿介質,客戶就找天津工業機械。這樣一來,就對化工機械的耐腐抗磨性,耐高、低溫性能,密封性能,運行可靠性,配件的長期穩定互換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國產耐腐機械與國外先進技術還有相當大的差距,離國內用戶要求仍然存在著一定距離。
縱觀全國磨粉機械市場,近幾年來,由于進口機械逐年上升,生產增幅下滑,總體運行極不平衡,并且盈利水平降低,虧損增加,綜合經濟效益低下。尤其是實行市場經濟以來,鄉鎮企業和個體企業得到了快速發展,甚至許多不具備化工機械生產能力的小廠都盲目搶上耐腐機械,使低水平的化工機械嚴重供過于求,相互壓價,相互競爭,產品銷售費用逐年增加,更加大了產品成本,減少了企業利潤,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
而有的企業實行股份制,組建集團公司,兼并合營企業擴大規模,人員增加,導致了資產和勞動力的高投入,但同時,他們恰恰忽視了技術進步!
我國的化工機械專一制造企業,尚未形成真正的品牌優勢,不具備強大的市場影響力,經不住市場的風吹雨打。現在的市場競爭,實際上是品牌、質量、價格、服務與信譽的競爭。與國際知名品牌機械業公司合作,引進他們的先進技術和管理模式,結合我國實際,快速調整產品結構,開發實用性強、技術含量高、抗腐耐磨性能好,運行及密封性能可靠的安全高效耐腐化工機械,批量生產規模經濟,運用現代營銷戰略,對穩步開發國內市場至關重要,同時我們發展化工用機械的一條極其可行的發展出路。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