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信息化部日前會同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國務院國資委、國家海洋局制定了《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中長期發展規劃》。規劃提出,到2015年,我國海工裝備年銷售收入達到2000億元以上,工業增加值率較“十一五”末提高3個百分點,其中海洋油氣開發裝備國際市場份額達到20%。
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我國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目前仍存在較大差距,主要表現為:產業發展仍處于幼稚期,經濟規模和市場份額小;研發設計和創新能力薄弱,核心技術依賴國外;尚未形成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專業化制造能力,基本處于產業鏈的低端;配套能力嚴重不足,核心設備和系統主要依靠進口;產業體系不健全,相關服務業發展滯后。
為此,《規劃》要求,到2015年,海工裝備年銷售收入達到2000億元以上,其中海洋油氣開發裝備國際市場份額達到20%;2020年,年銷售收入達到4000億元以上,其中海洋油氣開發裝備國際市場份額達到35%以上。
《規劃》明確,我國將圍繞海洋資源在勘探、開采、儲存運輸和服務等四大環節的需求,加快培育和發展相關重點裝備及其關鍵系統和設備。重點發展市場需求量較大的半潛式鉆井平臺、鉆井船、自升式鉆修井/作業平臺、半潛式生產平臺、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起重鋪管船、大型起重船/浮吊、深海錨泊系統、水下采油樹、泄漏油應急處理裝置、海水淡化和綜合利用裝備等,逐步實現自主設計建造,形成品牌,使之成為我國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的主導產品。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