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6月26日,在太原鍋爐集團寬敞明亮的車間里,工人們正在安裝焊接4臺1000噸/小時節能超低排放型循環流化床鍋爐的核心部件,按計劃將于年底交付陜西府谷恒源煤焦電化有限公司。
6月26日,在太原鍋爐集團寬敞明亮的車間里,工人們正在安裝焊接4臺1000噸/小時節能超低排放型循環流化床鍋爐的核心部件,按計劃將于年底交付陜西府谷恒源煤焦電化有限公司。
“燃燒效率提高5%,煤耗降低5g/kWh,廠用電率降低20%,連續運行時間增加30%。SO2和NOx排放均小于100mg/Nm3。”降低5g/kWh,對于每降低1克都很困難的鍋爐煤耗而言,這款鍋爐的技術參數十分搶眼。
這個千噸級鍋爐項目并不是太原鍋爐集團創造的第一個“國內第一”工程,而正是依靠節能超低排放型循環流化床鍋爐技術,太原鍋爐集團從上世紀90年代的“低谷”中一路翻身,2003年擺脫虧損后產值節節攀升,從幾千萬到上億元、十億元,2013年銷售額達到15億元,成為鍋爐行業依靠科技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典型案例。
核心技術與“患難”企業一拍即合
站在長360米、8萬平方米+2萬平方米、占地達160畝的太原鍋爐集團現代化聯合廠房內抬眼望去,大型吊裝機都顯得非常小,排成一排、涂成黑色的鍋爐內膽也僅占據了廠房內的一小塊。偌大的廠房內,去年安裝調試完畢、投入生產的鍋筒生產線、膜式壁生產線、蛇形管生產線正在全速運行。
太原鍋爐集團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11月8日,由太原鍋爐廠、太原第二鍋爐廠、太原馬克西塞姆鍋爐制造有限公司共同組成。其前身太原鍋爐廠上世紀90年代曾一度走到破產邊緣。
就在此時,從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學成歸國在清華大學任教的岳光溪院士,正在尋找能將其獨創的“定態理論”付諸產品實踐的可靠合作平臺。巧合的機緣,讓苦苦尋覓先進技術的太原鍋爐集團與岳光溪走到了一起,經過10年的共同攻關、反復研發調試,終于在2007年1月,實現了世界上第一臺流態重構的低床壓節能環保型循環流化床鍋爐的成功運行。
太原鍋爐集團技術處處長范彥軍對記者說,定態理論與流態重構,就是將爐內流動運行中燃燒的物料,重新整合其速率、流動狀態與粒徑比例,以求達到理論所闡釋的最佳狀態點,從而獲得最高的效率和最低的排放效果,是循環流化燃燒技術從低級無序狀態轉化為高級有序狀態的重大技術創新。
此項技術的突破,加之全國節能大環境的幫襯,使太原鍋爐集團一躍走進了節能環保的“大時代”。
2013年太原鍋爐集團設計制造的低熱值煤循環流化床鍋爐在黑龍江依蘭縣開爐,鍋爐穩定燃燒1200—1500大卡低熱值煤。副總工程師劉愛成說,“我們的低熱值煤循環流化床鍋爐已經可以與5000大卡煤粉爐有一拼了。”
“山西每年平均生產10億噸煤,其中10%—15%是煤矸石,也就是說每年至少會產生1億噸煤矸石,所以我們的低熱值循環流化床鍋爐有極大的發展空間。”劉愛成介紹,“盡管今年的全國工業經濟形勢不好,我們的產銷一點兒也沒有受到影響。”
“全套服務”帶來更高收益
嘗到先進技術帶來甜頭的太原鍋爐集團,更加注重與著名院校、科研機構的技術交流及研發合作,太原鍋爐集團與清華大學、加拿大BW公司、中科院、西安交通大學、太原理工大學以及山西大學都簽訂了技術合作協議。目前,已擁有專利29項,專有技術100余項。
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太原鍋爐集團注意到,如果單為乙方提供鍋爐產品,由乙方進行設備配套,并不能使鍋爐效率達到最優。如果由深諳鍋爐性能的甲方來對鍋爐、汽輪機、發電機等設備進行全套規劃設計,不僅能將產品產業鏈拉長,還可使設備之間配備最優,從而達到性能最優、能耗最低、排放最少的最佳效果。
為此,太原鍋爐集團技術中心研發并建立了世界上唯一的循環流化床鍋爐電站全系統工程能效計算平臺,為實現系統工程的節能環保一流水平提供了保證,太原鍋爐集團也從單一的設備提供商,轉變成為用戶提供“工程實現保證技術”以及完備的工程整體解決方案的供應商。通過提供節能“全套服務”,太原鍋爐集團也創造了6倍于單個鍋爐產品的產值。
“陜西府谷1000噸級節能超低排放型循環流化床鍋爐今年投入運行后,意味著太鍋集團開發的新一代基于流態重構循環流化床鍋爐系統技術被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成為國家潔凈煤技術發展的重要方向。”劉愛成介紹,如今,太原鍋爐集團的節能型循環流化床鍋爐產品已經行銷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并遠銷海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