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月份世界主要跨國公司發布的業績報告看,盡管2011年是全球化工發展不平凡的一年,但行業仍保持了較高的利潤。這主要得益于從幾年前就發動的新興、特種和創新引擎??鐕緦τ诮衲甑那熬氨3至酥斏鳂酚^的態度:雖然第一季度市場難以好轉,但堅信下半年將迎來轉機。
去年業績普遍刷新紀錄
日本地震系列災害,北非局勢動蕩,歐債危機持續發展,美國主權債務評級下調,全球消費者和投資者信心受挫,原料及初級產品價格高位波動等不利因素,使世界經濟復蘇一波三折。在此背景下,大型化工企業以堅持不懈的努力,朝著2011年年初制定的目標邁進,取得了可喜成績。
拜耳集團2月28日發布的財報顯示,2011年銷售額增長4.1%,達365.28億歐元;息稅前利潤增長52.0%,達41.49億歐元,均創出新高。巴斯夫公司2月27日宣布,和2010年相比,公司銷售額上升了15%,達到735億歐元;息稅前利潤增長了近11%,達86億歐元。陶氏化學在2月初就公布了2011年業績:全年營業收入達到創紀錄的600億美元,與上年相比增長12%,如扣除剝離影響后,銷售額相比去年增長了18%。道康寧2011年銷售額達到了64.3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較上年增長7%,主要是亞洲、東歐和發展中地區增長顯著。塞拉尼斯全年財務數據顯示,2011年凈銷售額為67.63億美元,較上年增長14%,實現了創紀錄的業績表現。
此外,液化空氣、米其林、科萊恩、蘇伊士環境、普立萬等公司業績都有不俗表現,均實現銷售額與利潤雙增長。
新興、特種、創新是引擎
有遠見的跨國公司早在幾年前就調整發展戰略,把投資重心轉移至新興國家和地區,并應對全球氣候、能源、人口和環境等挑戰,揚長避短,運作資產,加強創新,發展下游,轉型為各具優勢和特色的高科技型公司,從而成就了其業績的持續增長。
巴斯夫制定的“創造化學新作用”戰略,追求可盈利性增長。根據這一戰略,巴斯夫將亞太地區作為發展重點,尤其看好中國市場,在大中華地區持續進行投資,也獲得了豐厚回報——2011年大中華區銷售額超過65億歐元,創出歷史新高。巴斯夫同時加強特種化學品生產,全年特種產品銷售額增長了28%,達到157億歐元。
去年陶氏化學在新興地區的銷售額超過了190億美元,創造了新紀錄,其中亞太地區銷售額首次超過100億美元;該公司創造全年折舊攤銷息稅前利潤(EBITDA)歷史最好紀錄的業務板塊有電子和功能材料業務、農科業務、功能材料業務,以及原材料和能源業務。塞拉尼斯完成對亞什蘭兩條產品線的部分資產的收購,支持該公司聚合物乳液業務的戰略性增長。
拜耳將新興市場界定為亞洲(除日本)、拉美、東歐、非洲及中東地區,2011年在新興市場的銷售額達132.9億歐元,銷售額比上年增長了9.0%,已占集團總銷售額的36.4%。其增長動力來源于創新領域的長足進步;目前拜耳有4種處于研發后期的藥物,都具有為市場帶來革命性變革的潛力,在新材料、作物保護和種子技術方面,擁有專業先進的開發線。
普立萬2011年剝離了SunBelt氯堿業務,收購了巴西Uniplen公司和全球添加劑和液體著色劑技術的領導者嘉洛斯公司,在其特種化進程中迎來了重要轉折點。
堅信市場將走出困境
進入2012年,國際經濟形勢更為錯綜復雜。今年年初聯合國發布的《2012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指出,發達經濟體經濟陷入泥潭,新興經濟體也無法獨善其身。加上近期伊朗核危機帶來的國際油價高企,不確定因素增多,部分化工企業對今年前景做了謹慎預期。
巴斯夫的年報展望2012年時表示:如果布倫特平均原油價格為每桶110美元,全球經濟增長保持上一年水平的2.7%,那么全球化學品生產總值會穩步增長4.1%。巴斯夫執行董事會主席博凱慈博士稱:“我們認為全球經濟2012年初期將緩步增長,之后將加快速度。不過,嚴重的主權債務危機,特別是歐美債務危機使經濟前景不確定,對經濟發展造成不利影響;化工行業的增長動力仍主要來自于新興市場。”
陶氏化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利偉誠表示:“將繼續密切關注全球經濟發展趨勢,預計西歐所面臨的困難近期內仍將持續;預計今年第一季度市場情況不會有實質性改觀,但確信下半年經濟會逐步復蘇。在這種形勢下,我們的工作重心將主要放在執行上,將繼續努力實現陶氏的增長目標。”
拜耳集團首席執行官戴克斯博士對公司未來發展充滿信心:“拜耳集團預計2012年總體銷售額增長約為3%,EBITDA會實現小幅增長,主要來源于醫藥保健及作物科學業務的增長;鑒于當前市場情況艱難,材料科技的收益可能將與2011年持平。”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