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新起點 鋪開新畫卷
撫順石化公司千萬噸煉油、百萬噸乙烯項目近日正式進入開工準備階段。該項目于2004年4月26日立項,2006年3月17日國家發改委下發核準文件,同年8月18日奠基,項目總投資234.83億元,目前已累計完成投資178.17億元,完成形象進度的90%。其中,千萬噸煉油結構調整項目完成總體形象進度的89%;百萬噸乙烯項目完成總體形象進度的99%;與百萬噸乙烯配套的熱電項目完成總體形象進度的39%。煉油與化工主體裝置已經全面建成,處于“三查四定”的施工掃尾階段。上圖為工人正在施工現場進行管道鋪設。 (本報記者 姚耀 攝)
中化新網訊 1月9日,在北京召開的國務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領導小組會議討論通過了《東北振興“十二五”規劃》。會議指出,通過5年的振興,東北地區經濟總量已經翻了一番,但制約振興的矛盾尚未得到根本解決。那么,在“十二五”全國轉變發展方式的宏觀背景下,站在新歷史起點上的東北地區將如何解決發展中的矛盾,持續振興石化產業?東北各個省區的答案是:發展規劃將圍繞“穩中求進”的思路一一展開。
黑龍江: 抓好重點石化產業項目
作為黑龍江省的十大重點產業之一,2011年,煤化石化、礦產經濟增長了12%。然而這個成績的取得,對于結構性矛盾突出、“原字號”產業比重大、鏈條短、附加值低的黑龍江石化產業來講,著實不易。數據顯示,支撐增長的動力來源于重點項目的建設。
沿著這個思路,在黑龍江省政府提出的“十二五”時期要建設的“八大經濟區”和“十大工程”中,以石油化工為特色的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區和以煤化工為特色的東部煤電化基地建設區位列其中。
哈大齊工業走廊,這個從荒原上零散分布的幾處工業園區,到如今成片拔起的工業化示范帶,哈大齊工業走廊憑借與俄羅斯接壤,油氣資源豐富這個得天獨厚的優勢,全面發展石化下游深加工產業和石化裝備產業,已成為全省工業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按照哈大齊工業走廊的發展思路,到2015年,要培育起裝備制造、石化、食品、醫藥和以現代物流業為主的服務業等特色產業集群。
依托該省東部地區較豐富的煤炭和水資源,科學發展煤化工也成為另一個重頭戲。據記者了解,多年來,黑龍江煤化工產業發展水平不高,尚未形成一體化產業和核心企業,現代煤化工項目幾乎空白。據全國工商聯常委、黑龍江省工商聯主席洪袁舒介紹,為爭取國家“十二五”現代煤化工示范工程在黑龍江布點,省工商聯正牽頭積極爭取民營企業來投資煤化工。就在兩個月前,黑龍江省政府已經確定了龍煤集團和寶泰隆集團運作60萬噸/年甲醇制烯烴項目。
今年,黑龍江要再開工建設包括石化在內的500個省級重點產業項目,力爭完成投資1500億元,增長50%以上。
吉林: 穩步擴大石化產業規模
2011年,吉林省石化行業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石化行業實現工業增加值678.7億元,同比增長12.8%。其中,原油產量601萬噸,天然氣產量19.3億立方米,頁巖油產量10.2萬噸,燃料乙醇產量49萬噸,原油加工量998萬噸。
開局之年石化產業的優異表現和吉林省的發展思路息息相關。吉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李福春表示,“十二五”時期,吉林將全面實施支柱優勢產業躍升計劃,進一步擴大石化產業規模。到2015年,吉林省要實現生產總值突破1.5萬億元,是“十一五”末期的1.76倍,力爭5年再造一個新吉林的目標。
據了解,吉林將發揮東北亞的區位優勢,利用境內外油氣資源,依托吉化、吉林油田等龍頭企業,進一步提高油氣、煉油、乙烯產能,加快推進煉化一體化,延伸產業鏈,拓展應用領域,打造國內重要的大型石化產業基地。到2015年,全省石化工業增加值要達到1000億元。
另外,新興產業也是“十二五”期間吉林省的發展重點之一:將繼續保持生物化工研發和生產在國內的領先地位,國際市場占有率達到30%以上;植物化工將得到快速發展,秸稈制化工醇的規模將達到3萬噸;風電的比重將大幅提高,裝機規模將居全國的前5位。
延續開局之年的優異表現,今年吉林能源發展的預期目標是:全省原煤產量4500萬噸,原油產量600萬噸,天然氣產量23億立方米,原油加工量1000萬噸;大力開發利用生物質能;加快油氣重大工程項目建設;加強能源通道建設和戰略儲備,全力推進“氣化吉林”惠民工程。
遼寧: 推進新型石化產業發展
“十一五”時期,遼寧將保持石油煉制霸主地位作為了振興的重點。但新的5年,不再局限于此,遼寧省將著眼點放在了新型石化產業。
《遼寧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指出,要按照控制總量、淘汰落后、集群發展、產業鏈延伸的原則,推進原材料工業向基地化、大型化、一體化方向發展,著力優化產品結構,拉長產業鏈條,提高產業集中度和加工深度,實現由規模擴張向效益增長轉變,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原材料工業基地。
在傳統石化產業方面,將按照煉化一體化、園區化、精細化的要求,重點發展特種化學品、精細化工等高端石化產品,培育從煉油、乙烯、芳烴、基本有機原料到精細化工等系列產業集群。力爭到2015年,全省乙烯、芳烴產能均達到200萬噸/年,化工精細化率達到50%。
在新能源領域,重點發展風電、光伏發電、生物質利用、燃料電池等產業,初步形成新能源產業集群。到2015年,風電累計容量確保達到600萬千瓦,力爭達到1000萬千瓦,繼續保持全國領先地位;光伏發電能力達到30萬千瓦,進入全國前列。
在新材料產業方面,重點打造環渤海臨港新材料產業帶和沈陽、大連、撫順三大新材料產業集聚區,建設國家新材料產業強省。在裝備領域,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推進石油及化工、天然氣管道輸送和液化儲運等重大技術裝備的系列化和成套化。
內蒙古東部: 打造新型能源化工基地
近年來,內蒙古煤炭等資源優勢讓石化產業在這個地區有了新的突破。大唐國際多倫煤制烯烴等大型煤化工項目在內蒙古東部地區落地生根。這樣的勢頭將在“十二五”時期穩步推進。據了解,針對東部地區農村牧區人口比重大、生產力布局分散、生態環境脆弱的特點,內蒙古將緊緊圍繞保護生態安全、構建特色經濟發展帶的戰略,實現東部地區“十二五”振興。
記者從內蒙古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員會了解到,內蒙古計劃對位于東北地區的東部盟市進行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發展壯大非資源型產業,建設特色鮮明、集群發展、協調配套、競爭力強的新型產業基地,形成多元發展、多元支撐的產業體系。包括構建以煤為基礎、煤炭資源轉化為主線,煤電、煤化工為兩翼,石油化工為補充的能源化工產業集群,建成我國東北、華北重要的新型能源化工產業基地。同時,通過大范圍、大區域優化水資源及相關生產要素配置,圍繞伊敏、霍白平、勝利煤化工基地,加快成熟項目布局和建設,重點實施煤制氣、煤制乙二醇、煤制烯烴三大國家示范工程,加快發展精細化工、合成材料、碳纖維、生物農藥等下游產品,推進產業高端化發展;建設以二連油田為重點的石油化工基地,提高資源轉化利用水平。
東北振興是一盤棋,內蒙古將充分發揮與東三省接壤和產業互補的優勢,借力發展。據了解,內蒙古東部盟市未來幾年將完善聯通東三省等周邊城市圈的物流網絡,建設東北經濟圈和環渤海經濟圈重要的物流產業基地。以此為基礎,今后將借力沈陽經濟區和遼寧沿海經濟帶,力爭成為東北地區重要能源和資源接續基地、產業轉移合作基地,對接哈大齊工業走廊,加快建設以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為核心,以沿線的滿洲里市等旗(縣、市)為支撐的重點產業發展集聚區。
位于東北大慶的華科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國石油樹脂生產行業中的重要企業之一。企業嚴抓“三基”工作,安全生產從基礎抓起,嚴格做好日常巡檢工作,杜絕安全隱患。圖為員工在巡檢儀表。(楊明 攝)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