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我國資源環境及技術現狀,能不能利用我國豐富的礦產資源對奧錳鋼破碎機錘頭進行改性處理,并繼而開發和建立多品種、多系列化的奧錳鋼破碎機錘頭材料以滿足國內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求,并在國際市場中爭取最大化的地位?能不能對奧錳鋼破碎機配件從奧錳鋼成分設計到鑄造工藝再到生產工藝過程實現全面技術升級?這是我國科學家所面臨的兩個關鍵問題。
圍繞這兩個問題,沈陽鑄造研究所、合肥水泥研究院、中南大學、北京科技大學等高等院校和研究機構以及寧國耐磨總廠等企業充分利用我國豐富而較低廉的稀土等資源,實現對奧錳鋼破碎機錘頭的微合金化處理;開發出不同的變質劑、孕育劑對奧錳鋼破碎機錘頭組織、性能進行改善;釆用新型的熱處理方式和其它硬化措施進一步提髙耐磨材料奧錳鋼破碎機錘頭起始硬度和磨后硬度,取得了較大地進步和發展。
而且我國研究工作者不局限于對傳統的強韌化處理技術的研究,他們逐步地深入,目前,發展到微觀的電子結構、內能等領域對奧錳鋼破碎機錘頭進行研究。如朱瑞富、劉志林、徐小波、張瑞林等人運用合金價電子理論從電子角度對錳鋼破碎機錘頭進行研究,確定Fe-C-Mn中價電子對奧錳鋼破碎機錘頭等溫轉變溫度,以及C-Mn偏聚對相變和形變的影響;蘭州理工大學鄭麗平、甘肅省有色金屬新材料重點實驗室楊瑞成從統計分布和元素間交互作用角度,提出結構單元部分因子,從合金元素對奧錳鋼破碎機錘頭微觀性能影響角度進行研究,得出微觀結構和宏觀性能之間參數變化的關系;馬常祥等運用EET理論對奧錳鋼破碎機錘頭C-Mn結構單元價電子結構進行研究,確立了固溶體中C-Mn結構的計算方法,實現了對傳統奧錳鋼破碎機錘頭性能的改進。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