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西化工航天粉煤氣化爐項目日前正式投產。公司增發募投的原料路線和動力結構調整年產30萬噸尿素項目經過單機試車和全面聯動試運行,近期進行化工投料,工藝流程全線打通,進入輕負荷正常運轉,生產出合格產品。
公司相關技術負責人介紹,作為吸收了當今兩大先進煤氣化技術優點的航天爐設備,被公司首次兩爐并用進行合成氨生產,在較短時間內實現一次開車成功,并迅速掌握了該裝置生產工藝技術,各項經濟技術指標達到甚至超過了預期目標。
據介紹,此次建設的兩臺航天爐目前在80%左右的負荷運行。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在兩臺航天爐之外,公司還預留了一臺爐子的空間。公司技術人員表示,目前要全力實現在產裝置安全運行,提升負荷水平。在達到滿負荷后,根據下游配套設備需求擇機擴建,實現產能提升。
作為傳統化肥企業,公司自2008年開始從化肥向化工業務轉型,加大了以煤炭為源頭的煤化工板塊的投資力度,但公司煤氣來源一直是傳統的固定床裝置,采用塊煤作為原料,生產成本較高。與固定床相比,航天爐對煤種的適應性更強,可以選用價格更為便宜的煙煤作為原料。當前煙煤市場價格不到千元,無煙煤1500元/噸,按照目前的消耗水平初步測算,航天爐設備用于合成氨生產,相較于固定床氣化工藝,每噸合成氨成本可降低約400元。由于目前裝置尚未滿負荷,預計隨著裝置滿負荷運行,消耗將進一步降低,成本優勢將更加明顯.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