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求職季節,就業的話題成為廣泛關切。最近,有京、滬兩則消息,都有關就業,可謂殊途“同歸”:一則,記者在“2011年全國中小企業網上百日招聘高校畢業生活動北京地區專場招聘會”發現,求職者一邊抱怨工作單位遠、薪金低、企業沒名氣,一邊卻又抱怨工作難找;另一則是上海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服務網公布針對1400多名失業青年的專項調查,結果讓人驚訝,逾4成人認為自己找不到工作的主要原因是崗位薪資太低,而選擇“上班的遠近”的竟占到65.9%,比選擇“崗位和公司發展前景”、“公司規模和環境”等選項的高出不少。都說求職難、就業難,于大環境而言,這話不假??墒牵茱@然,就業難的還存在另一個重要因素。上述兩例中,媒體就都指向了求職者的一個通病:“眼高手低”。
在現在這樣一個處處充滿激烈競爭的時代,你去問任何一個求職者,“工作好不好找”,大多數都會說不好找;同樣,若是你去問企業的人事經理們,“人才好不好找”,大概多數人會回答也是否定的。其中緣由,絕非“信息不對稱”所能簡單解釋的。那么,問題到底出在哪里?真怪“眼高手低”么?
平心而論,大學生、年青人,初出茅廬,意氣風發,大有一番抱負在心頭,但實際不知“江湖”深淺,直面現實后,只得慨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墒牵毾胍幌拢膫€剛畢業的大學生、年青人不是如此“眼高手低”呢?大伙拼命學習,擠過獨木橋并抱著美麗的夢想來到大學,難道不正是為了一些更高的追求嗎?另外,現世一點講,這一代大學生承擔了巨大的受教育成本,且不論數萬元的大學學習、生活費用,單是讀大學所耗去的時間、精力本身就是代價。如此,大學畢業后自然想充分實現自身的價值,“眼高”也是某種必然。難道就應該主張“零工資”就業,或者讓大學生淪為廉價勞動力嗎?答案不言自明。“眼高手低”,本意指做人眼界要開闊,目標要遠大,做事情則要低下手來,腳踏實地,踏踏實實的做工作。原是褒揚,是好意。只是現在越來越多地衍生了另一層意思:指要求的標準很高,但實際上自己卻做不到,大有志大才疏之嫌。
有則為人熟知的小故事,大意是說:在某國,博士畢業生不容易找工作,因為很多企業不敢“高攀”。一位謙遜的博士,他求職時拿出了專科文憑,結果很快被錄用;沒多久,由于他干得很出色,老板要提拔他,他亮出了自己的本科文憑;在新崗位上,他又因業績突出被提拔,這才亮出了碩士文憑。如是者三,最后他才露出了博士的廬山真面目。這位謙遜的博士,形象地詮釋了另一種“眼高手低”,這是我們需要并倡導的一種本義上的“眼高手低”:仰望高遠,同時腳踏實地。眼下,我們對求職者“曲線就業”、“先就業在擇業”、“放低身位、從基層做起”等等建議,大抵也就是基于這種“于細微處見精神”的智慧、勇氣和人生態度吧。
時代的進步,一切歸之于實力的推展;實力的推展,則仰賴個己才能的發揮。民謠中有“要拚才會贏”的警句,也就是說“要競爭”,唯有將個人的實力供獻出來,才能跟他人作比較,比較而分高下。怕就怕,光說不練“假把式”。“九層之臺,起于壘土?!眲窬?,從自身能為、可為之事做起,為著夢想不斷添磚加瓦,“咬住青山不放松”,這恰是我們需要的“眼高手低”。這種“眼高手低”,實則:眼高,手也高。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