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大學8月6日對外宣布,該校纖維新材料與現代紡織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副主任夏延致帶領研發人員經過4年的反復實驗,利用海藻提取海藻酸鹽為原料,以水做溶劑,用特殊設備制出了強度高、性能好的海藻纖維。據悉,為推動海藻纖維技術的應用,家用紡織品企業青島喜盈門集團已斥資建設大型生產線,預計2011年可實現大規模產業化生產。
在培育基地的實驗室內,染著多種顏色的海藻纖維、海藻酸鹽顆粒以及用海藻纖維織成的布料樣品琳瑯滿目。參與研究的孔慶山博士介紹說,海藻纖維的制取已經經過了初試和中試階段,大規模的生產正在準備過程中。據估算,按現有生產技述,1噸干海帶可以提?。玻埃皛250千克海藻酸鹽,形成200千克纖維,而每100克海藻纖維就能織1平方米布。依此計算,海藻纖維的成本初步測算每噸5萬~7萬元。
孔慶山說,如果把海藻纖維和棉花混紡的話,還可以織更多的布,成本更低,而由海藻纖維制成的布強度比純棉的要結實。
海藻纖維由于取自海洋,具有本質阻燃性,同時,纖維中含有大量的金屬離子,可有效屏蔽電磁波,起到防輻射的作用。夏延致介紹說,海藻纖維的這些有利特性加上良好的紡織加工性能,使它不但可以做成普通的衣物,還可以用于制造消防服、防護服、醫療服等特殊用途的服裝。
目前,這一技術已獲得國家“863”、國家發改委紡織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山東省重大成果轉化等項目的支持,申請十余項發明專利,并有3項獲得授權。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海藻養殖與加工國,海藻酸鹽產量占世界的一半以上,非常有利于海藻纖維原料的獲得和大規模開發生產。同時,海藻纖維原料的生產不占用石油和土地資源,有助于減輕紡織工業對石油和棉花等的過度依賴。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