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我國第一臺乙烯壓縮機設計者,打破了國外長期技術壟斷;她創造了我國第一臺百萬噸乙烯壓縮機,攀上了世界同行業設計技術的高峰;她所帶領的團隊承擔了國內最大壓縮機制造企業60%的設計任務……她就是被譽為產業報國“追夢人”的沈陽鼓風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透平設計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姜妍。
乙烯作為世界上產量最大的化學產品之一,占我國石化產品產量的70%以上,在國民經濟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然而,被稱作“心臟”的大型乙烯壓縮機我國卻長期依賴進口,不僅每年花費巨大,而且嚴重威脅了國家的經濟安全。盡快實現其國產化,成為我國裝備制造業面臨的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
2006年,我國決定在天津、鎮海、撫順建設3個百萬噸乙烯項目,并聘請沈鼓集團為項目研制百萬噸乙烯壓縮機機組。任務落到了曾一舉設計出我國第一臺45萬噸乙烯壓縮機的女工程師姜妍身上,那一年她只有33歲。
姜妍頓覺泰山壓頂。百萬噸乙烯壓縮機的機組結構、制造工藝與普通壓縮機有著天壤之別,其中最大的難題就是百萬噸乙烯壓縮機的加氣結構。為了突破這些難題,姜妍廢寢忘食地查閱國外資料,并研讀了上百篇相關技術論文。一個周末的晚上,坐在圖紙前冥思苦想的姜妍突然被一張低溫轉子的樣圖引發了靈感:利用零下一百多度的乙烯作為制冷介質,采用缸內加氣法。
實踐證明,這一先進技術是完全可行的,不僅極大地提高了產品的性能和效率,甚至在某些方面還優于國外機組,可為用戶直接節約資金7300萬元。之后,姜妍又陸續攻克了轉子結構等一道道難關,并最終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百萬噸乙烯壓縮機設計方案。
2010年8月29日18時,沈鼓集團總裝車間內人頭攢動、燈光閃耀。隨著試車總指揮一聲令下,我國首臺百萬噸乙烯壓縮機機組開車、增壓,各項參數源源不斷傳來:轉數5890轉,振動值15微米,軸瓦溫度低于75℃……成功了!屬于中國人的百萬噸乙烯壓縮機橫空出世,連同之前的裂解氣壓縮機和丙烯壓縮機,標志著沈鼓集團成為世界上第四個具有百萬噸乙烯“三機”設計制造能力的企業。姜妍和她的團隊終結了我國百萬噸乙烯壓縮機完全依賴進口的歷史。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