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記者從中國石油勘探與生產分公司了解到,勘探開發研究院廊坊分院與東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聯合成立的攻關項目組,經過一年多的現場試驗,在國內首次成功研發井中微地震裂縫監測技術,初步開發了解釋軟件,項目攻關獲得重大突破。
井中微地震裂縫監測技術,是體積改造設計、實施及評估的關鍵技術,是中國石油針對頁巖氣和致密油氣等非常規領域勘探開發的關鍵技術,也是“油氣藏儲層改造技術重大現場攻關試驗”項目的課題之一。
課題立項以來,東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依靠積淀多年的VSP勘探技術,剖析微地震井中監測原理,針對微地震事件識別、自動篩選、偏振分析、事件定位等一系列關鍵技術進行攻關,掌握了井中微地震裂縫監測關鍵技術,并有針對性地開發了處理解釋軟件。東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申報國家發明專利2項,制定了中國石油井中微地震監測技術企業標準。
目前,井中微地震裂縫監測技術已在吉林、吐哈、長慶、浙江、冀東、西南等油氣田實施36口井共90多層段的現場監測試驗,涉及致密油氣、頁巖氣等不同類型的油氣藏;針對不同巖石破裂能量等物理特征的差異,結合壓裂施工參數,確定了不同巖石合理的監測距離,為監測井的選擇提供依據。根據微地震事件時序排列、能量大小計算及壓裂裂縫體積(SRV)的分析,實現了體積壓裂效果的實時評估。根據裂縫實時延伸情況,實時指導壓裂方案及參數的及時調整。現場應用表明,井中微地震裂縫監測技術基本達到國外專業服務公司的同等水平。
井中微地震裂縫監測技術打破了國外公司的技術壟斷,改變了以往只能引進國外技術驗證體積壓裂的局面,完善了中國石油非常規油氣藏開發體積壓裂的配套技術,大大降低了油氣藏開發作業成本。
井中微地震裂縫監測技術進一步完善后,可推廣應用到油田開發動態監測、二氧化碳封存、地熱開發等領域,將在非常規油氣開發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