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就《輪胎行業準入條件》公開征求意見,征求意見的截止時間為6月15日。這意味著,這個政策很有可能在今年年內出臺,今后再投資輪胎行業將面臨較高的門檻。
近日,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就《輪胎行業準入條件》公開征求意見,征求意見的截止時間為6月15日。這意味著,這個政策很有可能在今年年內出臺,今后再投資輪胎行業將面臨較高的門檻。
對此,企業和業內人士如何看待呢?輪胎世界網就此進行了了解。
地方政府成助長擴產主因
“你看現在這種投資趨勢,只靠一個政策就能限制住嗎?”當問起對《輪胎行業準入條件》的看法時,某企業人士這樣意味深長地反問輪胎世界網編輯。
另一位正準備在山東臨沂投資的企業人士告訴編輯,他們原來準備投資的項目是全鋼胎,結果調研發現,全鋼胎市場現在競爭激烈,而且最主要的是利潤太薄,于是“就轉向了半鋼胎”。“就算現在國家對輪胎投資進行限制,也不可能去取消那些已建項目吧?看來我們得加快步伐。”
“像臨沂已經建成這么大的產業基地,當地政府又大力支持,我覺得不會有什么問題。”這位人士如此肯定地對輪胎世界網說。
在剛剛結束的廣饒國際輪胎展上,輪胎世界網與某企業老總就此事進行交流。這位老總沉吟半晌后表示,之前山東省也出臺了不再審批輪胎新項目的政策,但是,“在山東限制產能,企業就會到其他地方投產,只要還能盈利,就會有人想法去做。根本限制不了!”
從輪胎世界網了解到的基本信息看,幾乎所有的業內人士都覺得,要抑制輪胎行業投資熱潮并非易事。尤其是有的地方政府為了打造所謂的“產業基地”,不惜出臺一些優惠得驚人的招商引資政策,這實際上推波助瀾地助長了輪胎業的投資和擴產熱潮。
如此說來,即將出臺的《輪胎行業準入條件》,難道有可能淪為一紙空文?
政策能否落地尚難確定
說到“一紙空文”,有人會不自覺地想起國家幾年前頒布的《輪胎產業發展政策》。
2010年10月,工信部發布了《輪胎產業政策》,明確通過產品、產能、技術和投資審批等多方面調控手段,調整產業結構,提高輪胎行業的準入門檻,抑制輪胎產業投資過熱現狀。
這個產業政策的要點主要包括幾個方面:一是鼓勵發展子午線輪胎;二是抑制產能過剩;三是提高行業準入門檻;四是建立輪胎召回制度。
但是,據有關人士分析,這個產業政策出臺后,其實際落實情況令人唏噓。其中發展子午線輪胎因全球產業趨勢而得以實現,輪胎召回隨汽車召回制度的出爐而成真,但抑制產能過剩和提高行業準入門檻,卻因一直難以落實而成為一紙空文。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對輪胎世界網表示,通常來說,一個宏觀政策出臺后,必然伴隨著細則或者監督措施的落實,否則,只是條款上的規定沒有任何意義。《輪胎行業準入條件》最終能否落到實處,也要看有沒有其他政策和措施的配合。
中國橡膠工業協會是《輪胎行業準入條件》的擬定者。多年來,看到國內輪胎產業無序投資的亂象,他們堅定地認為,必須設立行業準入條件,以抑制輪胎業低水平重復建設的現狀,引導行業持續健康發展。在不久前召開的一個行業會議上,會長鄧雅俐再次重申了中橡協對此問題的態度。
顯然,在全國輪胎產能已經嚴重過剩,許多地方存在“擴產”和“控產”博弈的背景下,《輪胎行業準入條件》適時出臺,至少在政策層面為輪胎行業設置了準入門檻,對引導行業發展起到一定指引作用。但這個政策能否最終落地,其實施效果如何,還需拭目以待。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