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的深層原因之一是盲目追求發展而忽視了環境保護。經濟增長和環境保護之間是否真的存在矛盾?專家說,改變理念非常重要,應看到環境保護的長遠利益。發達國家在經濟高速增長階段,幾乎都經歷過不同程度的空氣污染,多數發達國家是在嚴重污染事件發生后才著手治理環境。東莞環保專家表示,他們的教訓是“先污染后治理”得不償失。
美國南加州大學教授張軍鋒說,上世紀40至50年代,美國幾個工業大城市冬天也曾出現煙霧污染。如“鋼都”匹茲堡每年使用大量煤炭,冬天污染物不易擴散,終日濃煙籠罩,污染程度比目前的北京還要厲害。英國環境與能源問題專家西蒙·摩爾說,1952年的“倫敦煙霧事件”是倫敦歷史上最慘痛的時刻之一,當時煙霧污染造成數千人死亡,市民呼吸困難,交通癱瘓多日,數百萬人受影響。日本智囊機構“東京財團”研究員染野憲治說,中國目前是復合型污染集中爆發,大城市的空氣污染物,可以說集中了當年倫敦、洛杉磯和日本工業城市的主要污染物,既有二氧化硫、又有氮氧化物等。法國國家科研中心研究員惠方民說,環境重在保護,應當從源頭杜絕環境污染事件發生。為追求增長而破壞環境得不償失,因為治理污染所需付出的代價遠高于損害環境所獲得的經濟效益。
中國目前還處于高速增長階段,但環境問題與發達國家不盡相同。染野憲治說,“先污染、后治理”倫理上也說不過去。發展是為了國民福祉,如果國民的生命健康因此嚴重受損,經濟增長就失去了意義。環境保護也應是每個人的責任。霍夫曼表示,公眾意識的提升是污染治理的重要環節。他回憶,當他還是孩子的時候,美國環境保護教育氛圍就很濃厚,老師經常會教育孩子不亂扔垃圾,而孩子也會監督家長行為。
搜索關鍵詞:東莞環保 園洲環保 東莞廢氣工程 東莞廢氣治理 東莞廢氣處理設備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