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小循環 產業中循環 區域大循環
石化行業是福建三大支柱行業之一。近年來,福建石化行業為落實省政府關于加快循環經濟發展戰略,通過企業、行業之間的資源共享和產業共生組合,大力推進產業鏈的延伸和耦合,優化資源配置,形成資源高效循環利用的產業鏈,走出了一條企業小循環、產業中循環、區域大循環的循環經濟發展之路。3月26日,福建省委書記尤權到福建甕福紫金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調研后指出,要持續推進循環經濟、綠色經濟建設,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工業,實現經濟社會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
據福建甕福紫金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周仕飛介紹,他們公司每年碘產量達200噸,而這些碘都是通過硫酸法從礦石中回收的。據了解,該公司所需的原料是來自上游企業福建紫金銅業有限公司所產出的硫酸副產物。
甕福紫金化工只是蛟洋循環經濟園區產業鏈中的一環,與之一墻之隔的福建甕福藍天氟化工有限公司和正在興建的山東泰山石膏(福建)股份有限公司屬于蛟洋循環經濟園區最末端的企業。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分別消化甕福紫金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氟硅酸和磷石膏——他們每天將上游企業的工業廢渣進行深加工,最終實現資源吃干榨盡,全部回收利用,實現了園區區域大循環。去年,整個蛟洋循環經濟園區年產值達82億元。
在福建省最大的石化生產基地泉州市泉港區,記者看到,依靠資源利用與循環經濟求發展,是當地企業在建設之時就規劃好的。泉港石化產業基地龍頭企業福建聯合石化公司使用的氧氣、氮氣等工業氣體由附近的福建煉化林德氣體公司生產;使用的工業蒸汽,由鄰近的南埔電廠熱電聯產裝置供應;排放的尾氣,由協力二氧化碳氣體公司回收。因為資源利用最大化、生產過程集約化,循環經濟帶來了較大的成本優勢,從而提高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如今,聯合石化的節能指標達到了業內先進水平,還帶動了一批企業在周邊落戶。
“幫別人‘吃掉’工業尾氣,自己還能創收。”協力氣體公司生產部經理王民賢說。據介紹,該公司通過抽取聯合石化生產中產生的尾氣,經過分離和提純,生產出食品級液體二氧化碳,用于飲料加工和造船行業。
據了解,為把循環經濟以點帶面全面鋪開,福建省還確定了一批“十二五”循環經濟示范試點單位(第一批),比如石獅市集控區循環經濟試點園區被列入循環經濟示范試點園區;石獅特斯無紡布制衣公司、華寶海洋生物化工公司、福華再生資源公司、鴻峰環保生物工程公司、福建省鴻山熱電有限責任公司、福建省石獅熱電有限責任公司、福建清源科技公司等被列入福建省首批“十二五”循環經濟示范試點企業。
“我們從福州市區搬遷到福州江陰經濟開發區,不僅擴大了產能,還因為這里有循環發展的優勢,實現了轉型升級和產品結構優化。到‘十二五’末,東南電化可望形成產值超百億元的大型化工新材料基地。”鏈式發展的魅力,讓東南電化董事長朱玉武頗為感慨。如今,福州江陰半島通過各種管道把園區內的企業連接起來,實現原料直接輸送,變成一個循環綜合體,使資源得到最大限度利用,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正成為江陰經濟開發區的特色和優勢。目前,江陰經濟開發區已簽約企業98家,總投資915.8億元,其中已投產57家、在建17家。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