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我國大部分城市污水重供水輕排污,重地上輕地下,污水前端收集和終端處理成為城市發展難題。調研了解到,新加坡蘇州工業園區經過20年的建設,通過實施雨污分流、供排一體化、廠網一體化,全區污水實現全收集、全處理,污泥日產日清,走出了一條政府負責供水、排水規劃監管,企業負責運作服務的公共事業管理新模式。
由于我國大部分城市污水重供水輕排污,重地上輕地下,污水前端收集和終端處理成為城市發展難題。調研了解到,新加坡蘇州工業園區經過20年的建設,通過實施雨污分流、供排一體化、廠網一體化,全區污水實現全收集、全處理,污泥日產日清,走出了一條政府負責供水、排水規劃監管,企業負責運作服務的公共事業管理新模式。
污染物排放最小化
在蘇州工業園區清源華衍水務有限公司第一污水處理廠,污水蓄積池邊上矗立著一臺污泥壓縮機,池中未經處理的污水散發著一股惡臭。看見這些污水一路流入含有生物菌凈化池,隨后不斷翻滾著。
“翻滾表明了生物菌在工作。有了它,這個處理廠只需三個人就行。”該公司總工程師關永年邊說邊從最后一道處理池中取出了一罐污水。大約過了兩分鐘后,看到污泥沉積在瓶底,清澈的水映入眼簾。
據了解,該污水處理廠規劃規模60萬立方米/日,目前處理能力20萬立方米/日,廠里污水處理采用A /A /O除磷脫氧工藝,排出的污水全部達到一級A標準。經過紫外線消毒的中水,完全可以養魚,其中一部分被送往熱電廠循環使用。
此外,針對最難處理的污泥,園區將其全部交由中法環境有限公司焚燒干化。干化后的污泥供東吳熱電廠與煤進行混合摻燒,日產日清,最終形成了污水廠—污泥處理廠—發電廠的循環經濟產業鏈。
蘇州工業園區清源華衍水務有限公司、中新蘇州工業園區環保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堅說,在蘇州工業園區,污水廠收取的污水處理費中包含0.20元/噸的污泥處理費,為處理污泥,污水廠按照200元/噸的價格支付給污泥處理單位,不足部分由園區財政補貼給污泥處理單位。
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主任楊知評說,僅具備污水處理能力遠遠不足,還要配備完善的搜集網絡。蘇州工業園區自1994年開發建設起,一直按照高要求、高標準、高起點的要求執行,園區經過20年的市政管網建設,已經建設市政污水管網750公里,且全部實現雨污水的分流。
蘇州市委常委、園區工委書記王翔說,園區已建成了高水平的污水處理廠、污泥干化廠、集中供熱制冷中心等綠色市政工程,實現市政設施資源、能源利用最大化和污染物排放最小化,初步走出了一條集“科技創新、經濟循環、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為一體的生態化發展之路。
供水安全與污水處理雙保障
針對我國大多城市“九龍治水”,供水和污水處理主體不一,責任不明及管網配套不到位的情況,園區走出了一條雨污分流、供排一體、廠網一體的新路,供水安全與污水處理得到雙保障。
雨污分流。黃堅說,在園區的規劃中,道路修到什么地方,相關管道必須配套到位。從雨污水管網建設質量來看,園區規劃建設局定期發布管材選用指導意見,且正式排水必須雨污分流、集中排放,并按規定設置化糞池、隔油池等設施管網,園區市政污水管網和用戶自建污水管網必須符合材料合格、閉水合格以及相關檢測標準。
供排一體。關永年說,供水業務包括了從水源取水、自來水凈化到輸水管網輸送的完整鏈條;排水業務包括從城市污水管網所收集生活污水、工商業污水及其他污水進行無害化處理,并將符合國家環保標準的污水排入河流的全過程。此外,公司還具有建設、運營、水質監測等業務。“這種上下游一體化的產業格局,有助于最大化地發揮公司各項業務的協同效應和綜合服務能力。”蘇州工業園區清源華衍水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肖健說。
廠網一體。黃堅認為,自來水廠與污水處理廠統一經營,可把收費、管線安裝、巡查、維修、質量檢控等業務結合在一起,提高工作效率,節約成本,提高競爭力。
有形之手和無形之手協作
園區通過強化規劃,創新管理機制,公共利益與市場利益相結合,走出了一條政府負責規劃監管、企業負責運作服務的水資源管理新模式。
其一,貫徹“兩先兩后”“三高一低”理念,政府嚴把規劃建設關。楊知評說,為避免基礎設施建設的盲目性和隨機性,園區規劃開發嚴格按照“先規劃后建設、先地下后地上”的程序進行。按照“需求未到,基礎設施先行”的要求,供水、污水處理與總體規劃同步編制。在地面工程建設啟動之前,市政主道干路建設到位,供水、排水、污水處理等管線隨著道路工程同步實施,按規劃要求一次性入地并預留接口。園區規劃建設局副局長嚴明霞說,“三高一低”即按照“高起點規劃、高強度投入、高標準建設和最大限度地降低對環境不良影響”的原則,這可以增強市政公用事業規劃的前瞻性和科學性。
其二,“三大招”推行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告別政府“大包大攬”。嚴明霞說,園區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用了“三大招”:整合資源,組建公用事業市場化運作主體,進行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引進戰略投資者,實現股權多元企業市場化運作;對公用事業企業服務質量實行第三方監督。
其三,強化監管,加大補貼,公共利益與市場利益相結合。為維護公共利益,中新公用集團以股東和第三方監督者的身份對合資公司的投資、運行和用戶服務進行歸口管理和監督;政府則通過委派特別董事的方式按照特許經營協議對合資公司的重大決策進行監管,實行“一票否決”。近年來,由于企業超前投資量大,污水處理費標準偏低,清源水務在污水處理業務上政策性虧損較大,園區財政在污泥治理方面給予了部分補貼。為了保護企業處理污水的積極性,園區還將在污水處理費價格調整到位前,對污水處理運行費用給予補貼,讓企業獲得合理利潤,促進園區水務工作健康平穩發展。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