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走進冀中能源股份東龐礦機修廠,一臺嶄新的設備擺放在完好設備區域,整裝待命。“進新設備了?”“看走眼了,這是我們自主研發的采煤機變頻器、電動機牽引加載試驗臺,它可是我們挖潛增效的新武器!”職工林志國驕傲的說。
走進冀中能源股份東龐礦機修廠,一臺嶄新的設備擺放在完好設備區域,整裝待命。“進新設備了?”“看走眼了,這是我們自主研發的采煤機變頻器、電動機牽引加載試驗臺,它可是我們挖潛增效的新武器!”職工林志國驕傲的說。
以科技創新促挖潛增效,正是東龐礦應對下行市場風險的有力抓手。以該礦剛剛獲得“全國工人先鋒號”的“田權創新工作室”為例,今年以來,他們共完成《自制采煤機變頻器、電動機牽引加載試驗系統》《MG400/970-WD采煤機部件連接銷軸改造》等12項創新項目,不僅為企業直接創效200多萬元,更重要的是,由于掌握了核心技術,大大縮短了事故處理時間,提高了勞動生產效率。
與此同時,該礦扎實開展“深化細化挖潛增效”活動,在職工中廣泛征集挖潛增效“金點子”。截至目前,共征集各種“金點子”109項。其中,綜放隊自主設計的“皮帶拐彎防跑偏、防上揚壓帶裝置”,使皮帶大角度低洼處拐彎跑偏、飄帶難題得到了順利解決,在確保安全的同時,節約資金25萬元;由洗煤廠自行研制的移動式渣漿泵平臺,將原煤運輸皮帶走廊沖洗物和動篩煤泥水沉淀物全部進行回收,累計增收180萬元。
可以說,積極引領職工大搞技術創新,從而提高勞動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全面提升企業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已成為東龐礦黨政領導的共識。據統計,今年以來,該礦僅職工技協就累計完成技改項目60項,直接創效300多萬元。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