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家發改委近日公布了《西部地區鼓勵類產業目錄》(征求意見稿),向全社會征求意見。西部12個省(區、市)均有多個化工項目列入其中。按照財稅政策,進入《目錄》的產業將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而現行的企業所得稅法定稅率是25%。
國家發改委近日公布了《西部地區鼓勵類產業目錄》(征求意見稿),向全社會征求意見。西部12個省(區、市)均有多個化工項目列入其中。按照財稅政策,進入《目錄》的產業將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而現行的企業所得稅法定稅率是25%。記者連日來采訪了解到,業界對于各地特色優勢產業進入鼓勵目錄普遍持贊同態度,而對于多省區鼓勵發展煤化工產業則表示了擔憂。
在《目錄》中,西部地區新增鼓勵類產業按省、自治區、直轄市分列,以促進各地特色優勢產業的發展。如,貴州磷礦資源豐富,再加上水、煤互濟,《目錄》將磷電化一體化資源綜合利用納入貴州省的鼓勵類產業;西藏、青海鹽湖資源豐富,《目錄》將鹽湖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納入了這兩個省(區)的鼓勵類產業;而廣西擁有豐富的甘蔗、木薯類等生物質資源,糧食之外的生物質乙醇制乙烯成為廣西的鼓勵類產業。對此,多位業內人士表示了贊同。
而西部各地新增鼓勵類產業也有雷同的地方。如,西部12個省(區、市)中貴州、云南、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內蒙古8個省區均將年產超過50萬噸的煤經甲醇制烯烴、年產超過100萬噸的煤制甲醇生產列為鼓勵類產業。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兼煤化工專委會秘書長胡遷林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樣的安排,可能會引發新一輪重復建設,導致產品同質化和惡性競爭,影響產能的有效發揮和行業整體效益提升,或將造成資源和資金的浪費。
胡遷林還認為,伴隨著北美頁巖氣開發和中東油氣資源富裕區不斷加大深加工力度,海外低成本石化產品將對我國石化產業帶來巨大沖擊。假如西部地區一哄而上煤化工項目,無論企業還是行業都將面臨較大風險,而且還會對生態環境造成不可逆轉的破壞。
全國人大環資委法案室副主任王鳳春也認為,西部地區具有資源條件,發展煤化工項目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大面積鼓勵發展不一定合適。
另據記者了解,西部12個省(區、市)的新增鼓勵類產業中均有汽車整車和專用車制造,令化工界感到振奮。業內人士表示,這對輪胎、汽車零配件等車用化工品的發展是個利好消息。據悉,去年實施的《中西部地區外商投資優勢產業目錄》增加了汽車整車制造和專用車制造,汽車制造業逐漸向西挺進,大眾、通用等國際汽車商均紛紛在中西部擴大生產。專家表示,隨著《西部地區鼓勵類產業目錄》的實施,車用化工品企業將迎來一場盛宴。
新聞鏈接
《目錄》中部分化工鼓勵類產業一覽
重慶工程塑料、化工新材料生產;壓縮天然氣(CNG)汽車加氣站成套設備及裝置研發及制造。
四川4萬噸/年以上炭黑新工藝開發及應用;1萬噸/年以上專用鈦白先進制造技術開發及應用;新型碳材料的開發及生產;液化天然氣(LNG)汽車加氣站成套設備及裝置制造與應用。
貴州鈦材深加工及含鈦精細化學品新產品開發及生產;“磷—電—化”一體化資源綜合利用;年產超過50萬噸的煤經甲醇制烯烴、年產超過100萬噸的煤制甲醇生產;己二酸與尼龍66生產;天然植物精細化工產品的開發。
云南工業硅生產中生物質炭替代傳統還原劑的技術優化研究及應用;年產超過50萬噸的煤經甲醇制烯烴、年產超過100萬噸的煤制甲醇生產;石油精細化工產品開發及生產;新型肥料的開發及生產;生物乙醇制乙烯(以糧食為原料的除外)。
西藏高寒凍土地帶可燃冰勘探和開發利用研究;鹽湖資源綜合開發利用。
陜西大型煉油、乙烯、芳烴生產裝置生產的有機化工原料就地深加工;6萬噸/年及以上聚甲醛、二甲基甲酰胺、聚乙烯醇等精細化工產品生產;年產超過50萬噸的煤經甲醇制烯烴、年產超過100萬噸的煤制甲醇生產;新型、環保型油田化學品技術開發及生產;利用生物質生產聚乳酸、聚羥基烷酸、聚氨基酸和聚有機酸等生物可降解材料;百萬噸級大型乙烯、千萬噸級大型煉油等重大煤化工、石油化工、電站用裝備關鍵用泵、控制閥、調節閥的研發及制造。
甘肅利用天然氣替代化工及有色金屬材料深加工中使用的重油、柴油、煤技術開發及應用;年產超過50萬噸的煤經甲醇制烯烴、年產超過100萬噸的煤制甲醇生產;電子級氟化氫(HF)生產。
青海鉀、鈉、鎂、鋰、硼、鍶、溴、碘、銣、銫等鹽湖資源綜合利用;單線年產5萬噸以上氫氧化鉀生產;年產超過50萬噸的煤經甲醇制烯烴、年產超過100萬噸的煤制甲醇生產。
寧夏年產超過50萬噸的煤經甲醇制烯烴、年產超過100萬噸的煤制甲醇生產;20萬噸/年及以上醋酸乙烯、6萬噸/年以上聚乙烯醇、3萬噸以上石灰氮、氰胺系列產品生產;重大煤化工、石油化工、電站裝備關鍵用泵、控制閥、調節閥的研發及制造。
新疆大型煉油、乙烯、芳烴生產裝置生產的有機化工原料就地深加工;無汞催化劑聚氯乙烯生產技術開發及應用;年產超過50萬噸的煤經甲醇制烯烴、年產超過100萬噸的煤制甲醇生產。
內蒙古起始規模年產100萬噸及以上大型合成氨及配套尿素;年產超過50萬噸的煤經甲醇制烯烴、年產超過100萬噸的煤制甲醇項目;六氟乙烷等精細氟化工產品生產。
廣西生物質乙烯生產(以糧食為原料的除外);石油精細化工產品開發及生產。
新聞快論
謹防鼓勵引發一哄而上
在《西部地區鼓勵類產業目錄》(征求意見稿)中,西部絕大部分省區市將年產超過50萬噸的煤經甲醇制烯烴、年產超過100萬噸的煤制甲醇生產列入鼓勵類產業。這引起了業內人士的極大擔憂。
政府出臺鼓勵類產業政策,引導產業結構調整,促進優勢產業發展,是件好事。不過,在出臺鼓勵政策時,不僅要考量產業本身的先進性,還要結合各地區的實際情況,更要全盤考慮,統籌布局。
新興產業在鼓勵政策下紛紛上馬,最終形成產能過剩和無序發展局面,以往是有教訓的。比如,在國家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政策引導下,各級政府和企業不顧自身條件盲目、扎堆上馬新興產業,使光伏電池、多晶硅、風電設備等新興產業很快變成過剩產業。數據顯示,2012年全球光伏組件的需求量約為25GW,而當年中國的光伏組件產能竟高達40GW,實際安裝量不超過10GW,產能過剩率達到300%。
因此,政府在出臺產業鼓勵政策時,應該慎之又慎;行業在面對國家鼓勵政策時,也要保持清醒和理智。莫讓以引導產業結構調整為初衷的鼓勵政策,結出“一哄而上”的苦果。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