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年底,中芯國際28納米工藝制程將有望量產,20納米工藝將在2015年準備好。”在83屆中國電子展上,中芯國際公共事務資源副管理師馬碩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今年年底,中芯國際28納米工藝制程將有望量產,20納米工藝將在2015年準備好。”在83屆中國電子展上,中芯國際公共事務資源副管理師馬碩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作為國內最大的晶圓代工廠商,中芯國際今年1月26日宣布正式進入28納米工藝時代,可為全球集成電路(IC)設計商提供包含28納米多晶硅(PolySiON)和28納米高介電常數金屬閘極(HKMG)在內的多項目晶圓(MPW)服務,主要應用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機頂盒和互聯網等移動計算及消費電子產品領域,可為客戶提供高性能應用處理器、移動基帶及無線互聯芯片。
研究機構IHS預測,2012年至2017年間,純晶圓代工廠在28納米的營收潛力將繼續以19.4%的復合年均增長率上升。而IHS iSuppli半導體首席分析師顧文軍此前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芯國際28納米工藝制程產品有望在2014年迅速增長,而在晶圓制造線方面,12英寸晶圓產能增長將最快。
今年2月高通宣布已將28納米手機芯片生產部分轉到中芯國際,對此,馬碩表示高通作為國際大客戶,遲早都會與國內最大的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合作,合作本身也將提升中芯國際28納米的工藝水平。
而中芯國際28納米~45納米工藝生產,將由目前在建的中芯國際北京二期工程負責,預計9月竣工,并將建成1條月產能3.5萬片的集成電路生產線,投產后預計可實現年銷售收入13.4億美元,年利潤約2.7億美元。另外,深圳廠房工程也在建設中。
在展會現場的中芯國際展板海報上,畫有多艘出海帆船,代表著中芯國際晶圓代工從28納米到0.35微米(um)的制程,20納米則尚未列入其中。“明年20納米工藝將準備好。之前是我們引導芯片客戶們走,現在是客戶需求引導我們往前走,不斷更新技術來適應需求。”馬碩說。
據中芯國際2013年年報顯示,公司全年凈利潤達1.73億美元,同比增長660.5%,創歷史新高,而中國業務年收益增長45%,區域增幅最大。
中芯國際的展臺上,還擺放著一家名為成都銳威成芯微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的產品,據馬碩介紹,該合作伙伴開發的超低功耗高性能音頻編譯碼器(CODEC)產品,未來將推出55納米產品,有望成為全球最低功耗,可廣泛應用于可穿戴等便攜式設備。
對于傳聞已久的集成電路產業扶持政策,馬碩稱國家布局的整體思路就是扶持龍頭企業做大做強,而中芯國際作為國內最大的晶圓代工廠,有望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以北京二期工程為例,目前投資35.9億美元,其中55%來自中芯國際,45%來自北京300億元的集成電路產業扶持政策。
此外,在政策向好的背景下,中芯國際設立的首個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于今年2月底正式成立,初始到位資金5億元,旨在通過投資集成電路領域的企業,促進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中芯國際執行董事、CFO兼執行副總裁高永崗此前對媒體表示,通過設立子基金,預期將至少帶動10億元以上的社會資金投入。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