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北京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發布一項分析指出,京津冀三地產業結構不同,大氣主要污染源也各不相同。分析顯示,北京機動車尾氣排放對大氣影響較為明顯,天津大氣污染的“頭籌”因素是工業污染,河北對大氣影響最嚴重的則是燃煤消費。
最近,北京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發布一項分析指出,京津冀三地產業結構不同,大氣主要污染源也各不相同。分析顯示,北京機動車尾氣排放對大氣影響較為明顯,天津大氣污染的“頭籌”因素是工業污染,河北對大氣影響最嚴重的則是燃煤消費。事實上,環保部從2013年10月到今年1月期間開展了大氣檢查,組織京津冀、長三角等重點地區不斷加大環保監管和整治的力度。各地紛紛從污染源分析,工業企業監控管理、汽車限行和油品消耗等各個方面進行聯合治理。在接受新華網等媒體采訪時,有關專家表達了自己的看法。污染源的不同會對治理產生怎樣的影響?如何實現各地之間的聯防聯控?
霧霾源精準分析 認清區域污染源共性及差別
陳善榮(環保部環境監察局副局長):霧霾的元兇應該說從國際國內的成熟經驗來看有幾個方面,一個是燃煤的污染、工業的污染、機動車的污染。還有面源的污染,比如揚塵等等這樣一些污染。但是中國霧霾的形成有一定的復雜性,是工業發展和城市化進程交織在一起的一個過程,所以各地的污染也會有一些差異,所以近幾年我們加強了霧霾源解析的研究,各地都在加強這方面的工作。每個城市把每個城市的源解析搞得更精準,有利于下一步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指導得更精準一些。
我想主要有這么三個意義:一是可以指導工作更加精準地發力。二是有利于社會的廣泛發動,源解析以后,實際上霧霾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剛才說了有工業的、有燃煤的、有汽車的,也有揚塵的,實際上不光政府和相關部門是責無旁貸的,像機動車、揚塵甚至涉及到生活當中的方方面面,也有利于我們發動全社會來治理霧霾。三是能夠更易于達成國務院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確定的目標,治理逐步見到成效,對此我們也是有充分信心的。
馬軍(北京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當前,包括城鎮化、就業、交通以及大氣治污等多方面在內,京津冀都在尋求一體化解決之道,尤其是在大氣治污方面,尋求一體化治污正契合大氣污染向區域蔓延的特性,但在污染物排放標準尤其是在機動車尾氣排放和燃油標準上,政策仍有可為空間。應將最嚴格的環保及相關產業標準在區域內乃至更廣范圍內統一執行。
污染源的識別,是有效治理大氣污染的至關重要環節。對京津冀區域而言,認清區域內污染源的共性及差別,有助于區域內地區有的放矢地對污染源進行綜合治理。相關研究表明,在京津冀區域內的污染源排放量,如電廠、鋼鐵廠、水泥廠,周邊地區的排放量特別巨大。因此,要想真正解決區域大氣污染問題,需要京津冀三地一致下定決心治理才能見效。
懲處力度要加大 產業結構調整是根本
陳善榮:通過這幾次連續的一月一次的督察行動,應該說在這種高壓態勢下,各級政府、各相關部門也都加大了執法力度。多數企業針對發現的問題也進行了具體的整改,但是還是有一部分企業明知故犯,也有一部分企業如你剛才所說到的檢查的時候采取辦法,檢查的一走偷排等,甚至發現一些企業弄虛作假,變換手法等方式非常多,有的個別企業甚至知道檢查組要去臨時把車間停下來,臨時把爐料換掉,把爐子冷下來之后說沒生產,還放了一點報紙、廢物造成停產的假象。這就給我們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也需要不斷地創新我們的執法方式方法,從而確保監督執法的順利進行。
我想針對這樣的一些問題有四個方面我們可能要進一步加強我們的執法工作:一是執法督查的手段要向縱深發展,像這樣一些違法企業不光要看它的排污情況,還要看很多企業的各種記錄,最后就是通過檢查生產記錄、用電情況查實違法排污的行為。二是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還是要從產業結構調整、能源結構調整方面解決問題,需要引導企業通過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它的發展方式,使得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環保效益得到統一,這是根本的。三是要加大懲處的力度。而且我們下一步對這樣一些企業屢查屢犯和長期違法的要實現按日計罰等有力措施,嚴重的甚至要追究刑事責任。四是要通過增加企業的守法意識,嚴厲打擊違法企業,使得絕大部分企業能夠有自覺守法的意識,這樣我們的執法環境會得到根本改善。
殷廣平(河北省環保廳副廳長):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是全國大氣污染最嚴重的區域,河北又是京津冀地區的重點,過量排放是主因,當然也存在地形等外因作用。河北的大氣污染問題總體講,是長期粗放式發展的累積結果,必須從轉方式、調結構入手,從根本上改變河北省偏重的產業結構和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圍繞產業結構調整,河北省要堅定不移化解過剩產能。到2017年,壓減6000萬噸鋼鐵、6100萬噸水泥、4000萬噸煤。同時,加快推進重污染企業搬遷改造,到2017年完成123家企業搬遷任務。
實現區域聯防聯控 環保標準需統一
馬軍:根據報告顯示,PM2.5(細顆粒物)是京津冀地區首要空氣污染物。PM2.5主要來源于機動車尾氣、燃煤、工業污染等,其中,2012年,北京機動車氮氧化物排放量占本地區氮氧化物的比重遠高于天津、河北,而河北二氧化硫排放量占京津冀的80.8%,天津2012年工業污染影響當地空氣質量程度最高,三地大氣排污主源差異化明顯。
正是因為三地污染源差異化明顯,一直以來,三地大氣治污才各自為政,且各地對污染源排放監管力度不一。但京津冀大氣污染向區域蔓延的特性是必須正視的,各自為政帶來的政策執行效果往往都難如意。這也為區域加強聯防聯控提供了前提條件,即必須通過京津冀三地合力,針對各自主要污染源及可能在區域擴散的污染物分布,共同采取有力措施,以共同治污的方針,達到共享藍天的目的。
方法也并非簡單建立一個通道,讓區域間可以交流,或者政府部門間可以交流數據,而是真正促進落實污染源信息實時公開政策。一旦實現了對公眾的徹底公開,自然就達成了數據共享,更可讓大家一起消除一旦“我嚴管,而他不管,經濟發展勢必受到牽連”的顧慮。
殷廣平:在大氣污染防治方面,目前已經建立京津冀聯防聯控機制,由北京主要領導牽頭,三地基本每月開一次會。三省市會進行信息共享,各自治理空氣污染的政策、措施以及完成目標情況都會互相通報,定期會商研判應對措施。
在機動車治污方面,將繼續加強河北與北京、天津市等周邊區域重污染天聯合應急響應措施,探討區域統一限號限行措施。根據《河北省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2015年年底前,河北省供應符合國家第五階段標準的車用汽、柴油。
■相關閱讀
北京發布PM2.5源解析 本地污染貢獻六七成
北京市環保局16日發布的PM2.5源解析最新研究成果顯示,本地污染占64%至72%,區域傳輸占28%至36%。專家建議,治理亟須嚴控機動車污染,并加強區域聯動。
業內人士指出,PM2.5源解析是建立污染源與環境空氣質量之間的定性或定量關系,以確定大氣污染治理對象的優先順序,是科學決策的基礎。北京市環保局監測處處長劉賢姝表示,從歷次的研究分析來看,此次研究采樣布點最多、時間代表性最強、成分分析最完整、污染源源譜最全面。
此次研究顯示,北京地區PM2.5本地排放源以機動車、燃煤、工業生產、揚塵為主,分別占比31.1%、22.4%、18.1%和14.3%,餐飲、汽車修理、畜禽養殖、建筑涂裝等其他排放占比14.1%;PM2.5主要成分為有機物、硝酸鹽、硫酸鹽、地殼元素和銨鹽等,質量濃度依次為26%、17%、16%、12%和11%。
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主任張大偉說,北京PM2.5成分和來源呈現“二次粒子影響大”的特點。“有機物、硝酸鹽和銨鹽主要由氣態污染物二次轉化生成,是重污染時PM2.5濃度升高的主導因素。”
據了解,北京市機動車已突破540萬輛。“機動車對PM2.5貢獻較大,除直接排放細顆粒物外,機動車排放的氣態污染物是PM2.5中二次有機物和硝酸鹽的‘原材料’,還對道路揚塵排放起到‘攪拌器’的作用。”張大偉說。
“相比2012年北京PM2.5源解析,機動車排放在本地污染貢獻占比上升了0.7個百分點。”張大偉說。
此外,模型解析發現,北京市特殊重污染過程中,區域傳輸貢獻可達50%以上。
專家建議,北京亟須對PM2.5的“機動車”“燃煤”“工業生產”“揚塵”四項主要來源進行治理,尤其嚴控機動車污染;此外,還需開展區域聯防聯控,削減區域內污染物排放總量。 (據新華社)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