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專家從專業的角度,分析了全球PX產業發展的現狀以及我國相關下游產業的情況。與目前在國內出現的尷尬局面相比,PX項目在其他國家發展的情況如何?2013年我國PX的對外依存度已經上升到了50%,聚酯、紡織等下游產業又將面臨哪些挑戰?同時,在PX低毒已被多數公眾接受之時,很多老百姓為什么還會反對上PX項目?這種局面又該如何化解?
4月10日,中國PX發展論壇在京舉行,以“責任·戰略·創新”為主題的大會,對PX被妖魔化作出了專業性、系統性的回應——PX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基礎原料,低毒;其生產的安全、環保可控。同時,專家從專業的角度,分析了全球PX產業發展的現狀以及我國相關下游產業的情況。與目前在國內出現的尷尬局面相比,PX項目在其他國家發展的情況如何?2013年我國PX的對外依存度已經上升到了50%,聚酯、紡織等下游產業又將面臨哪些挑戰?同時,在PX低毒已被多數公眾接受之時,很多老百姓為什么還會反對上PX項目?這種局面又該如何化解?
圖為中國PX發展論壇會場。
全球在擴產,新項目去哪兒了?
近年來,在遭遇一系列公眾事件之后,PX在國內陷入了輿論漩渦,成為產業發展的掣肘。然而有數據顯示,全球的PX產能卻在不斷的上升中:2014年將有770萬噸新增產能;2015年和2016年都將有280萬噸新增產能,2017年則有70萬噸新增產能。那么,這些新增的產能都將流向哪些地方呢?
據了解,韓國大幅擴能PX項目始于2013年。2013年1月,韓國HC石化公司在大山投產了一套年產80萬噸PX裝置。2014年,包括三星道達爾石化公司100萬噸、SK全球化學130萬噸和SK JX日本公司100萬噸在內的330萬噸產能即將投產。2015年,GSC太陽公司還將在麗水投產一套100萬噸裝置。縱觀韓國的PX建設,可謂是熱火朝天,行業產能在3年內將增加近1倍,即由2012年的552萬噸快速增加至2015年的1062萬噸。
與韓國相比,新加坡則把PX作為本國的重要產業之一。靠填海造陸而成的新加坡裕廊化工區是亞洲目前最大的石化生產和物流基地,也是全球第三大石油煉制基地。2012年,新加坡裕廊芳烴公司把投資24億美元的石化工廠設在距離主城區僅5千米的位置。該廠包括一個日產能10萬桶的凝析油分離塔以及一個芳烴廠,包括80萬噸/年對二甲苯、20萬噸/年鄰二甲苯和45萬噸/年苯裝置,預計將在今年第二季度投入運營,主要供應亞洲市場。
除此之外,其他國家的PX裝置也在有序的計劃中。越南NghiSon正在新建一套35萬噸的PX裝置,預計2017年投產;我國民營石化公司在海外的最大投資項目——浙江恒逸石化有限公司在文萊投資的年加工800萬噸原油的石化項目已經得到文萊環境局同意,預計2016年達產后,有望實現年產PX150萬噸、苯50萬噸、化工輕油120萬噸、汽柴煤油300萬噸。
此外,中東地區也有很多PX項目正在實施中。業界人士指出,傳統的石化生產基地,如美國休斯頓、荷蘭鹿特丹和日本東京灣地區等仍在保持和擴大PX產能。但產能近年來向新興國家轉移的現象已經開始出現,最主要原因的就是緊密貼近需求增速最快的亞洲市場。
而目前我國開工在建的PX項目主要有寧波中金70萬噸/年和上海石化23.5萬噸/年改擴建項目,這些項目預計2015年投產。此外,還有一些國內企業有PX新建或者擴建計劃,但因為當前國內談PX色變的原因,這些項目大都進展緩慢。
而另一方面,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勇武在本次論壇上指出,我國2013年PX進口數量為905.3萬噸,對外依存度為55.2%。我們可以看到,這一數字遠大于2014年全球的新增產能770萬噸。也就是說,即使今年全球新增產能把產品都賣到中國,也無法補上中國的PX缺口。那么,全球PX新增的產能都將流向哪兒,已不說自明。
圖為專家正在講解PX戰略規劃及產業市場。
我國建設停滯, 風險留給了誰?
中國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副院長毛加祥認為,談到PX發展的問題,應該站在整個聚酯產業鏈的角度來認識,從產業鏈的傳導來看,數據顯示,我國約有93%的PX產量直接供應給PTA,而作為重要的大宗有機化工原料之一,PTA的主要用途是生產PET樹脂。
數據顯示,2009年我國的PTA產能還不足1500萬噸;2013年則達到了3300多萬噸,相比2009年其產能實現了翻番。業界人士預計,今后幾年中國的PTA產業仍將處于產量增長的高峰期,預計2014~2020年,我國將新增PTA產能2200萬噸,到2020年,國內PTA產能將達到5500萬噸。
“伴隨PTA項目持續投產,預計到2015年PX缺口可達1200萬~1300萬噸。”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首席技術顧問葉永茂稱。
“不僅如此,國內PTA項目的生產企業基本為民營、臺資企業,由于沒有配套PX裝置,所需原料大多需要進口,PX價格的高位運行,導致PTA制造成本居高不下。”毛加祥告訴中國化工報記者,長期這種狀況下去,行業盈利能力低下,民營企業將首當其沖受到沖擊。
此外,和PTA境況相似的PET以及下游產業也在面臨原料短缺的困擾。
數據顯示,2004年以前我國PET為凈進口產品,從2005年開始轉為凈出口產品。目前,國內生產的PET更多的是以下游的紡織品、服裝和滌綸纖維的形式出口到世界各地。作為世界紡織品的生產大國和出口大國,自1994年以來,我國已經連續18年保持全球紡織服裝出口第一,所占份額已經占全球紡織服裝出口份額的三分之一,我國在紡織服裝綜合競爭力方面居全球首位。
中國化工信息中心咨詢事業部高級工程師張月麗指出,我國PET是凈出口型產品,PTA通過近年的發展其對外依存度在2013年已經下降為10%,而作為聚酯產業鏈的初始原料PX在2013年的對外依存度卻達到了55.2%。如果一條產業鏈從源頭開始就高度依賴進口產品,也就意味著這條產業鏈上的各個環節的市場價格和利潤水平都要受到國際市場行情的掌控。一旦PX大量短缺需要依賴進口來解決,國外企業極易趁機提高價格,進而造成下游各環節生產困難、甚至無法生存。在當前形勢下,只有積極擴大國內PX生產能力才能保證國內聚酯產業鏈的安全。
毛加祥告訴中國化工報記者:“聚酯產業是整個化纖產業的標桿,在整個纖維產業中占85%以上,而在整個聚酯產業鏈中,PX是龍頭。我國的化纖產業經過多年發展,從解決國人穿衣問題,到發展成為出口導向型產業,作為龐大的勞動密集型的工業、國民經濟重要的支柱產業,不僅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對解決就業等也發揮了重大的重要,但如果化纖原料完全依靠進口的話,是不可想象的,也許有天你穿的衣服漲價了,都是因為PX發展受阻了。”
消除民眾擔憂,還應做些什么?
隨著近年來行業科普工作的不斷深入,一些諸如PX劇毒、企業必須建在離居民區100千米之外的謠言已不再有多少人相信。但仍有人在反對上PX項目,正如一些網友所說:“我相信PX沒有毒,并不等于你生產過程沒有毒;我相信你有技術水平控制它,但怎么保證你有這個動力主動控制它。”那么該如何消除這種擔心呢?
中國化工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楊元一對此指出,這要解決兩個問題:第一,企業要自律,這是一個基本的東西。第二,監管要到位。這包括政府部門的監管要到位、媒體及公眾監管要到位。
中國工程院院士曹湘洪則建議,政府要改變對企業的監管方式,大力發展有資質的第三方監督機構。讓由專家組成的第三方機構,對容易產生安全環保事故的石化行業進行監管。整個監管過程要依法進行,監管后要有詳細的檢查,寫出評估報告,交給政府執法,這樣的監管就到位。民眾也要學會理性的反映自己的訴求,企業如有問題,可以通過法律途徑反映訴求,依法處理。
曹湘洪還指出,不能排除有些人借著PX項目鬧事。但我們仍要積極宣傳PX的科學知識,讓大家了解PX是什么,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以及它有哪些安全環境風險,怎么預防,這些科普非常重要。同時,企業要落實環境保護的責任制度,杜絕各種重大環境污染事件;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定期跟社會進行溝通。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科普部辛兵副部長也表示,PX項目不是國內建不建的問題,而是怎么建和怎么運營的問題。一方面要把安全管理的工作做好,并且讓公眾了解并支持。同時在這期間,還要給公眾做好答疑解惑,對一些流言甚至謠言進行澄清。企業在做重大項目的時候,應該進行前瞻性的科普戰略研究。我們還要了解公眾到底需要的是什么,到底疑惑的是什么,并針對這樣一些熱點問題、百姓關心的話題開展一些活動,積極與公眾互動。
圖為中國化工學會副理事長楊元一就國內PX項目的規劃情況接受中國化工報記者采訪。 (圖片由本報記者張育攝)
相關文章鏈接:http://www.ccen.net/news/detail-145390.html
標簽:PX項目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