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中航工業自控所首個3D打印導航產品零件生產成功。該項目的順利完成,為3D打印在航空產品中的應用探索出一條新路,同時也為今后零件的快速試制提供了新的生產模式。
近日,中航工業自控所首個3D打印導航產品零件生產成功。這一成功,使零件加工周期成倍縮短,總體工作量僅為傳統方式的五分之一,為3D打印在航空產品中的應用探索出一條新路。
近兩年來,隨著美國振興制造業計劃及美軍技術發展戰略地平線的提出,增材制造技術(3D打印)概念被瞬間引爆,各個國家與領域紛紛大力投入人力物力。同時隨著國內外航空領域增材制造成功案例的不斷涌現,該技術已經展現出廣泛的應用前景。
自控所持續跟蹤3D打印技術的發展,繼2013年在某復雜傳感器外殼的再制造實驗研究中獲得了成功后,再接再厲于2014年開始了某型慣導臺體3D打印的生產加工。接到任務后,自控所成立了專項攻關團隊,采取并行作業的方式,一方面積極聯系某公司,對產品形狀、材料、熱處理狀態、加工精度等進行分析和溝通;另一方面,對工藝、工裝、刀具提前并行準備。他們通過內聯外合的工作方式,集智攻關,聚力克難,最終首個3D打印導航產品零件于近日生產成功,后續經過28小時數銑,整個零件加工完成,加工周期成倍縮短,總體工作量僅為傳統方式的五分之一。
該項目的順利完成,為3D打印在航空產品中的應用探索出一條新路,同時也為今后零件的快速試制提供了新的生產模式。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