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邊是總量與“西氣東輸”輸氣量相當的低濃度瓦斯(甲烷濃度低于30%,包括抽排與風排瓦斯)被直接排空,污染了環境,一邊是民用燃氣頻頻出現氣荒。在可以解決上述矛盾的低濃度瓦斯提濃技術可行性已經得到驗證。
一邊是總量與“西氣東輸”輸氣量相當的低濃度瓦斯(甲烷濃度低于30%,包括抽排與風排瓦斯)被直接排空,污染了環境,一邊是民用燃氣頻頻出現氣荒。在可以解決上述矛盾的低濃度瓦斯提濃技術可行性已經得到驗證的情況下,這些低濃度瓦斯資源實在應該好好利用起來。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每年在采煤的同時排放的純瓦斯近200億立方米,其中甲烷濃度低于30%的瓦斯約為150億立方米,與“西氣東輸”輸氣量相當,其熱值相當于750萬噸標準煤,直接排空產生的溫室氣體效應約為2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其中,山西省甲烷濃度30%以下瓦斯抽排量約20億立方米,其熱值相當于100萬噸標準煤,直接排空產生的溫室氣體效應相當于0.267億噸二氧化碳當量。
但長期以來,因受《煤礦安全規程》(瓦斯利用時CH4濃度應不低于30%)的限制,CH4濃度低于30%的低濃瓦斯絕大部分沒有得到利用。一方面,煤礦生產企業把低濃瓦斯直接放空;另一方面,一些已建成的可利用瓦斯項目又不能充分發揮生產能力,特別是民用燃氣項目還會出現氣源短缺現象。這既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和能源浪費,又帶來極大的經濟損失。而低濃度瓦斯氣濃縮提純技術的工業化,無疑為解決這一矛盾找到了最好的途徑。
作為我國煤炭第一大省的山西省,這次在低濃瓦斯利用上也走在了全國前列。如果通過低濃度瓦斯氣濃縮提純技術技術能把目前大量抽放排空的低濃度煤礦瓦斯進行開發利用,不僅可以減少甲烷排放對環境的污染,還可以給煤礦帶來較好的經濟效益。我們期待著這一項目能為國內低濃度瓦斯利用提供樣板。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