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王中林24日在京表示,能源安全將是未來各國發展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探索滿足發展所需要的能源需求,這對中國來說是首要問題。摩擦發電機或是未來綠色能源的新選擇。
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王中林24日在京表示,能源安全將是未來各國發展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不同于發達經濟體,中國應當將能源安全放在首要位置,應該探索有別于美國等發達國家的能源發展路線。他認為,摩擦發電技術或為這個戰略作出貢獻。
王中林說,能源問題牽涉民生、環境、國家安全等諸多方面,是一切發展問題的基礎。探索滿足發展所需要的能源需求,這對中國來說是首要問題。摩擦發電機或是未來綠色能源的新選擇。
據介紹,王中林院士帶領科研團隊于2012年1月成功研發摩擦發電機。該發電機與傳統的電磁感應式發電機和摩擦起電機原理不同,摩擦發電機利用的是摩擦起電和靜電感應效應的耦合,同時配合薄層式電極的設計,實現電流的有效輸出。
王中林說,摩擦發電機的成本很低,主要部件由有機材料和常見金屬構成,而且用量極少,適合大規模產業化推廣。他還說“這種發電裝置結構簡單、輕巧,基本元件也都是微米級厚度的薄膜材料,這就可以被應用在未來可穿戴設備、便攜設備的充電等。”
此外,摩擦發電裝置還可被用作終端傳感設備,實現傳感設備“自給自足”。王中林說,摩擦發電機作為傳感器有其獨特的優點,即在感受終端無需電源,能夠通過被測試對象自身的活動來驅動,實現自驅動的主動式傳感。
據了解,扎根北京中關村的王中林團隊在該領域的研究成果,成功克服了摩擦發電機輸出電流小、電壓高、難以直接給用電器有效充電的缺陷。通過摩擦表面圖案化的陣列設計和旋轉式的工作方式,將輸出電流提高到3毫安,最高平均穩定輸出功率達1.5瓦特,能量轉換效率達到24%-50%,實現了對小型電器的實時供電。
王中林說,當前韓國、美國及部分歐洲國家都在摩擦發電領域積極研發,中國應當加大科研力量,努力實現這個領域的全球領先。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