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在以創新驅動和低碳發展為內涵的 “131”總體構架之下,山西將掀起新一輪科技創新熱潮,驅動山西由“煤老大”向“煤科老大”快速轉型。在轉型綜改攻堅年,山西產業結構依托科技創新將“破繭化蝶”。
2014年,冠譽山西“硅谷”之稱的山西科技創新城,征地、拆遷、項目遴選等各項工作緊鑼密鼓地有序鋪開,核心區建設近期將全面啟動。該項工程是山西省實現創新驅動和低碳發展 “131”總體構架的戰略支撐項目,將優先布局建設煤機裝備、煤化工、煤層氣、煤焦化、煤基新材料、低碳科技等一批頂尖研發機構,該項目的啟動標志著“131”總體構架由論證進入實施階段。根據規劃,山西科技創新城的定位是山西的科技特區和人才特區、中國的煤基科技及產業創新高地、世界煤基科技成果和項目的重要集聚中心,成為山西首個獲得多項配套政策支持的綜合性科研項目孵化基地。
煤炭行業低迷
長期以來,煤炭是中國的主體能源和重要的工業原料,在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達60%以上。煤炭工業利潤占山西工業利潤的比重一直在80%左右,“一煤獨大”的工業經濟格局,導致山西工業經濟抗風險能力較弱。在煤炭“黃金十年”結束后,包括產煤大省山西在內的我國煤炭行業步入相對微利時代。
據統計,2013年山西的煤炭產能再創歷史新高,煤炭產量達到了9.6億噸,但煤炭的綜合售價每噸下降了206元,山西省煤炭工業實現利潤329.6億元,占全省比重降至60.2%,達到5年來的最低水平。2013年,山西煤炭工業投資出現近年來的首次大幅下降,煤炭工業投資完成1165.8億元,同比增速由上年增長8.5%,變為下降13.8%。與此同時,山西煤炭工業虧損加重,2013年山西省煤炭工業虧損面近43%,全省煤炭工業虧損企業達526家,虧損額達到169.6億元,同比增長近五成。
煤炭行業持續低迷使山西經濟上下游產業鏈出現“多米諾骨牌”效應。改變過“黑”超“重”的工業結構,對于消化煤炭過剩產能和應對環保剛性約束具有重要的雙重戰略意義。要破解這一難題,重要途徑就是發展現代煤化工,加快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改變煤的功能由燃料向原料轉變,變“輸煤 、輸電”為“輸油、輸氣”。
市場和環境倒逼山西轉型
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參加山西代表團審議時表示,山西是重要的能源資源基地,要用好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這個平臺,促進經濟結構“由重轉輕”、發展方式“由粗轉精”,推動民營經濟多元化發展。要發揮好資源稟賦,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努力在煤炭清潔利用技術上有突破。提高非煤產業比重,做大做強文化旅游等服務業,培育新興優勢產業。
市場變化和環保壓力形成的倒逼機制,要求山西必須以壯士斷腕的魄力和決心,加快資源型地區經濟轉型升級的步伐。近年來,山西著力構建創新驅動發展新機制,通過制定面向未來和全球競爭的“產業技術路線圖”,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推動創新鏈與產業鏈和技術鏈對接和協同;并從產業發展“機理”上,對山西省構建“以煤為基、多元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進行全面“導航”,從而增強科技創新的戰略針對性。同時,強化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發揮大型企業創新骨干作用,產業領先優勢日益凸顯。
在煤層氣技術創新方面,中科院山西煤化所成功研制出煤層氣脫氧催化劑,實現了高效廉價脫氧催化劑與先進流化床技術的集成,開辟了含氧煤層氣綜合利用新途徑;現代煤化工方面,潞安集團啟動180萬噸利用鐵基、鈷基兩種催化技術生產煤基合成油項目,該項目將于今年6月投產;煤炭綠色高效轉化方面,陽煤集團世界首臺商業規模水煤漿水冷壁氣化爐開發成功,開辟了煤炭氣化新途徑;固廢物綜合利用創新方面,朔州與北京大學等合作研發出粉煤灰高端利用的工藝路線,為粉煤灰產業化利用開辟了廣闊空間。
政策為轉型保駕護航
作為山西轉型綜改攻堅年,2014年山西省委、省政府短時間內密集出臺五個互為關聯的政府文件,圍繞由資源依賴向創新驅動轉變,大手筆、高起點謀劃制訂 “131”總體構架,實施轉型跨越發展。
根據權威解讀,《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山西行動計劃》是頂層設計,是第一個“1”;《山西省低碳創新行動計劃》是戰略引領,《山西科技創新城建設總體方案》是戰略支撐, 《圍繞煤炭產業清潔、安全、低碳、高效發展擬重點安排的科技攻關項目指南》是戰略抓手,這3個文件構成“3”;《山西省委、省政府關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創新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是戰略保障,是第二個“1”。
“131”總體構架以重大的標志性工程為龍頭和牽引,以行動計劃為支撐,以政策措施為保障,形成了總體目標、重大創新工程、主導產業領域、企業及其他重要方面行動以及政策措施保障等內容的發展路徑和實施措施,首次從整體上描繪出山西依托創新驅動實現產業轉型的路線圖和任務書。
其中,作為“131”戰略抓手的《科技攻關項目指南》,圍繞煤炭清潔、安全、低碳、高效生產遴選了涉及四大領域的16個關鍵環節科技攻關項目,推進山西實現“高碳資源低碳發展、黑色煤炭綠色發展、資源型產業循環發展”。
在煤炭清潔利用領域,有大型火電廠、IGCC系統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究和示范,煤清潔轉化利用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究及工程示范等;在煤炭安全生產領域,有煤礦瓦斯綜合防治技術,煤礦水害綜合防治技術,煤礦火災綜合防治技術,煤礦重大災害監管、及時響應與應急救援保障技術等;在煤炭低碳利用領域,有二氧化碳捕集與利用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二氧化碳封存關鍵技術研究,工礦區生態修復技術研究與示范等;煤炭高效開采領域,有煤巷高效快速掘進關鍵技術及成套裝備工程示范,煤炭綠色開采技術與裝備研究開發及示范等。
一系列煤基科技攻關項目,來源于煤炭企業需求,經過了科技和管理專家反復論證;下一步將引入市場競爭機制,以招投標的方式公開擇優承擔單位和創新團隊;通過2-3年的實施,力爭在煤清潔轉化利用、煤礦瓦斯綜合防治、二氧化碳封存等方面取得一批突破性成果,將為山西煤炭產業清潔、安全、低碳、高效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