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環境污染事件頻發,快速檢測儀器的市場需求日益增加。尤其是在一些自然災害應急救援、大型活動保障中,快速檢測儀器常常作為第一篩查手段,在保障當地食品和飲用水安全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江西:盡快配備必要的食品快檢設備與機構
全國“兩會”上,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到用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懲罰、最嚴肅的問責,切實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如何實施呢?來自江西的全國政協委員展開熱議。
全國政協委員、江西省副省長謝茹
設立縣級檢驗機構
大白菜噴甲醛保鮮、韭菜噴藍釩圖“賣相”……原本用于工業的化學原料曾一度進入公眾視野,引發對“舌尖上的安全”熱議。謝茹指出,食品藥品制售假劣行為日趨專業化、隱蔽化,產品的真偽優劣鑒別難度越來越大,對建立健全食品藥品檢驗檢測技術體系的需求也越來越迫切。然而,目前我國檢驗檢測技術資源多集中在國家、省、市層面,監管一線的縣(市、區)十分薄弱。
在遞交的《關于加強基層食品藥品檢驗檢測能力建設的建議》提案中,謝茹建議:加強縣級檢驗檢測技術機構建設。由國家層面制定縣級食品藥品檢驗檢測機構的建設標準,指導基層技術能力建設。以新一輪食品藥品監管體制改革為契機,在劃轉食品監管職能時,突出食品藥品檢驗檢測技術資源的整合,推動縣級盡快設立專門檢驗檢測機構,在鄉鎮(街道)食品藥品監督所設立快檢室,配備必要的快檢設備。進一步明確各級政府投入責任,對能力建設涉及的土地使用、辦公用房、設備采購等給予政策傾斜。
謝茹還建議,建立信息共享共認機制,突出檢驗檢測工作的整體性,搭建檢驗檢測信息共享平臺,使檢驗檢測結果共享,避免同一品種或同一批次的重復抽檢,降低檢測成本。
食品檢測概念引領食品檢測設備市場大爆發
目前,有關食品安全的監管已經上升到了國家層面。今年5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指出,要嚴格食品安全監管,嚴厲打擊肉類產品摻假售假等違法違規行為。
而在此前后,各地政府就已開始密集地進行食品安全專項檢查和整治。包括山東省、江蘇省、青海省、四川省先后采取行動,或發布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辦法,或檢查調研食品安全,或召開食品藥品監管系統視頻會議,落實食品藥品安全工作,開展大檢查,力保群眾飲食安全。
可以預期的是,伴隨著國務院會議精神的逐步落實,各地進行食品安全檢查的動作還會增加,全社會食品安全監管檢測的體系、辦法也將加快設立,食品安全檢測行業的需求或許也將如食品溯源產業那樣迎來快速井噴的階段。
另外,在城鎮化穩步推進、收入上升帶來公眾對生活品質要求提高的背景下,食品中毒事故頻發引發社會對食品安全重視度大幅增加,這成為食品安全鏈條快速發展的契機,借鑒國外經驗看,我國食品安全產業發展空間巨大,食品檢測設備企業將從中獲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