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為我國制藥裝備工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到“八五”末期,我國已可生產原料藥機械與設備、制劑設備等八大類1100多個品種規格的制藥裝備,具有20世紀80年代初以上國際水平的產品占主導地位,部分產品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產品不僅能滿足5000余家中西藥廠、1000多家動物藥廠及保健品廠的需求,而且出口美、日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此時,我國制藥裝備行業的生產企業數、產品品種規格、產量均已位居世界首位,成為名副其實的制藥裝備大國。但在質量和技術上與國際先進國家和地區相比差距還很大。
應該說,國家對藥品生產企業實施《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MP)認證制度,為制藥裝備行業發展營造了很大的發展空間。緊緊圍繞制藥工藝、制藥工程及“GMP”要求研制、開發新產品、改進新產品,滿足藥品生產企業“GMP”改造需要的重任,自然落在了制藥裝備行業的肩上。在這一時期,制藥裝備行業產品的技術水平、質量、全面符合“GMP”要求及產品品種規格等方面都有顯著提高和發展,行業整體水平又上了一個新臺階。
至目前,我國生產制藥裝備的企業已發展到800余家,產品品種規格超過3000種,據不完全統計,年產值約150億元人民幣,產品除充分滿足國內中西藥廠、動物藥廠及保健品廠需求外,還遠銷60多個國家和地區
業內有關專家分析認為,市場亟待整合和產品亟待創新是我國制藥裝備行業當前最急需破解的難題。
誰能成為未來制藥機械行業的領軍企業?無疑是那些擁有高技術創新產品的企業。行業統計資料顯示,制藥裝備中傳統產品銷售量逐年下降,而技術含量高的制藥機械產品銷量則穩步增長。同類產品中,自動化設備逐步替代半自動化設備,先進設備逐步替代落后設備,產品技術水平將成為決定企業市場份額的關鍵因素。實行制藥裝備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是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出發,為保證藥品的質量安全所采取的一項重要措施。
標簽:制藥機械
相關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