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破局:天津石化小乙烯致力可持續發展
面對化工市場持續低迷的困難,烯烴部致力于企業的長遠發展,瞄準降本關鍵點,通過精打細算,優化原料結構,強化技術創新和高附加值產品的開發和生產,實現了企業競爭力的提升和可持續發展。
精打成本收益“算盤”
為了突出財務預算管理,烯烴部不斷加大過程測算、多版模擬測算的力度,“先算后干”理念貫穿生產管理全過程。
除了編制12版年度預算外,他們每個月要分別編著月預算、月末測算,每周還要對效益進行測算。除此之外,還要不定期地進行動態測算和專項測算。在剛剛過去的2013年,他們就累計完成不同版本的測算143版,平均每三天就要完成一版的測算。
烯烴部的帳算得不僅勤,而且算得精。由于噸產品完全費用指標是衡量財務指標完成情況的最終顯示,最能體現出企業真實的管理水平,所以烯烴部在細化財務指標分解上,首次細化了對4套主裝置的噸產品完全費用的分解,并制定“烯烴部噸產品完全費用專項考核管理辦法”,使噸產品完全費用指標分解到車間,細分到裝置,納入到年度、月度成本控制考核體系中。精打細算收到了實實在在的效果,新年收閱,噸產品完全費用就完成1186元,較計劃降低88元。
細調原料結構“食譜”
不同的乙烯裂解原料不僅在收益上有所不同,而且在成本上也相差較大,為使企業獲得更多的真金白銀,烯烴部在優化裂解原料結構上著實動了一番腦筋。
他們細致分析石腦油、輕烴、加氫尾油等不同原料結構對噸乙烯原料成本及效益的影響,找準利潤盈虧點。同時,與上級部門積極溝通協調,大幅提升了加氫尾油和輕烴的加工比例,降低了石腦油加工比例。
有了好的“細糧”,需要好的“胃口”來更好地“消化”。烯烴部在優化裂解“食譜”后,逐步提升乙烯裝置裂解爐的綜合能力。通過優化排產,確保三臺裂解爐可以投用尾油和輕烴,并結合原料、裂解氣在線、離線及評價數據,充分利用裂解爐APC控制系統等先進手段,及時進行收率模擬分析和調整,確保雙烯和高附收率最優。
緊握技術創新“鑰匙”
面對規模小的競爭劣勢,烯烴部在“新”字上做足文章,持續地進行技術創新和新產品研發。
元月份,他們按照總部已烯類線型聚乙烯產品產銷銜接專題工作會會議精神,確定了以“POF膜料DFDA-6010為主,纏繞膜DFDA-9030為輔”的工作思路,不斷加大己烯拳頭產品的生產。元月份,DFDA601加工量達到1833噸,DFDA9030新品量也接近千噸,為企業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實現了預期。
為更好地提升新產品生產的裝置控制力,他們還制定了“一種牌號一個工藝卡片、一種牌號一種消耗、一種牌號一個方案”的“六個一”標準。2013年,他們提前5個月完成全年新產品和專用料生產任務,在中石化系統18家企業中進度排名第一,全年完成生產5.97萬噸,達到全年計劃的175.7%。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