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日前正式發布了《鼓勵類非資源型產業指導目錄》,瞄準新型化工、新能源、新材料、資源綜合利用等幾大重點領域,尋求產業轉型的突破,內蒙古非資源型化工特色產業迎來發展良機。這是記者2月19日從內蒙古自治區發改委了解到的信息。
據介紹,該《指導目錄》提出,新型化工將鼓勵發展煤制油、煤制烯烴、煤制乙二醇、煤制天然氣、煤制芳烴、褐煤提質、電石法聚氯乙烯低汞觸媒應用、新型復合肥及農藥、碳纖維及復合材料等關鍵技術的開發及應用;新材料將大力開發稀土高端性能材料、膜材料催化材料超細煅燒高嶺土等納米新材料、特種纖維材料、功能高分子膜材料、石英石墨等;新能源的重點是生物質纖維乙醇、生物柴油等非糧生物質燃料生產技術及風能、太陽能等技術的開發與應用;在資源綜合利用與節能環保方面,鼓勵開展焦爐及電石爐尾氣回收與綜合利用、含汞廢物汞回收處理和含汞產品替代品技術開發、節約和替代石油工程、工業難降解有機廢水處理技術應用等。
作為《指導目錄》的配套政策,內蒙古將對鼓勵類非資源型產業給予企業所得稅、用地、用電、資源配置等優惠。到“十二五”末,內蒙古計劃建成多個各具區域特色的非資源型產業集群和基地,將培育形成年銷售收入逾100億元、產業規模較大、產業鏈條較長、協作配套水平較高的產業集群60個,形成國家和自治區級示范園區20個,力爭非資源產業對全區工業經濟的貢獻率達到50%以上。
接受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和有關專家均表示,《指導目錄》的發布,正是為了突破內蒙古經濟發展過分依賴資源這一瓶頸。按照《指導目錄》,內蒙古將大力發展非資源型特色產業。內蒙古科技大學資源與礦業學院副院長李繼林教授表示,下一步,全區非資源化工產業發展的關鍵在于兩方面,一方面要堅持市場主導和政府推動的原則,遵循市場經濟規律,促進各類生產要素向重點培育的企業和園區優化配置,提高產業集中度;另一方面要推進自主創新,加快高端新技術產業化步伐。
內蒙古自治區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專家李強表示,今后內蒙古發展新型化工等非資源型產業要搞好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尤其是研究論證發現當地地表水資源不足的,應堅決禁止發展煤化工。同時發展非資源型產業要與承接經濟發達地區產業轉移相結合,使內蒙古戰略性新興產業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8%以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