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工業冷卻水塔節水實務技術
事業單位諸如工廠,商業大樓及其他有較大之空調或冷卻負載之設施需求的建筑物中,皆有設置冷卻水塔,其目的是藉由水作為吸收熱之介質以使空調或冷卻負載之設備降溫.簡而言之,當水吸熱之后被輸送至冷卻水塔藉由風扇散去水體中的熱,散熱后的水再回流至原設施中進行吸熱.然而不當的操作維護,除了無法節省冷卻水塔之耗水量,亦引發其系統產生結垢(scaling),因而降低熱傳效率以致造成耗能.冷卻水塔的節水技術相當的多元,現在豐田機械建議大家可以應用物化方面的技術避免系統發生結垢或腐蝕,以提升冷卻水塔之節水效益.
二,冷卻水塔之節水與節能的關聯性
冷卻水塔運作過程的冷卻循環水損失主要包括:蒸發損失(Evaporation),排放損失(Bleed-off)及飛散損失(Drift).而損失的水量必須馬上補入冷卻水塔中,這種水被稱為補充水(Make-up Water),以確保系統設備可以安全穩定地運轉操作.
補充水量(M)等于蒸發(E),排放損失(B)、減少補充水量(M)的消耗.然而每座冷卻水塔的蒸發(E)及飛散損失(D)皆有一定之消耗量,此消耗量并無法改變,唯一可以改變的,就只有減少排放損失量(B),因此排放損失(B)越少,補充水量(M)就越少.
至此,或許有些讀者認為:“只要不對冷卻水塔進行任何的排放損失(B),就能達到最高之省水量.”這個觀念是徹底錯誤的.因為水體在散熱蒸發的過程中,水中的溶解性固體(TDS)并沒有伴隨水分子(H2O)的蒸發而一起被蒸發,雖然有持續注入補充水,但系統中溶解性固體(TDS)的濃度卻持續的增高,因此若冷卻水塔無任何排放損失(B),當循環水質之LSI(藍氏飽和指數)>1時,TDS將被析出呈現固態,并在冷卻水塔的系統內附著,即是所謂的結垢(scaling),這將造成整個系統熱傳效率的降低并引發耗能.例如:一般水冷離心式冷凝器的主機未發生結垢時,主機滿載效率為0.69 kw/RT;隨著結垢系數上升(scaling factor),熱交換效率降低,1年內主機耗能率將遞增為0.89 kw/RT,所以冷卻水塔的排放損失(B),不能完全零排放,但如何將排放量降至最低,且不引發結垢耗能,達到節水與節能兼顧的雙贏局面,這都必須依賴適切的節水技術予以因應.
,結論
納金機械總結:因現今水資源的缺乏,節水技術已在各國受到重視,且國際間的財經專家將廢水回收及海水淡化,被視為本世紀的藍金產業.由于國內事業單位之冷卻水塔的用水量約占整個事業單位總用水量的20%~50%,若冷卻水塔之節水技術能于國內廣泛推廣,將可為我國節省下可觀的水資源.
(技術支持QQ:870404814 垂詢電話:13829297264)
標簽:
相關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