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能做成食品,你相信嗎?把煤做成藥品,你驚訝嗎?
隨著河南能源化工集團義煤公司世界首條煤制甲醇蛋白聯產脂肪酶生產線成功投產,新年伊始首批20噸產品實現對外銷售,這些都將變為現實。
“煤→煤制合成氣→甲醇→甲醇蛋白→脂肪酶→木聚糖酶→蛋白纖維,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搶占了世界煤化工產業的制高點。”1月14日,義煤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這些相關衍生產品廣泛應用于食品、油脂、制革、啤酒釀造、醫藥、飼料等行業,國內市場需求強勁。”
義煤公司的煤種屬貧瘦煤,如果作為燃料煤,則屬于劣質煤。但這種煤含硫量高、揮發分較高,活性好,非常適合做煤化工原料。2012年5月,該公司自主研發首罐410公斤甲醇蛋白產品成功產出,徹底打破了國外對此項技術的壟斷局面,填補了我國此項技術空白,使中國成為繼俄羅斯、英國之后第三個擁有此項規模化技術的國家。
“俄羅斯和英國雖然掌握了此項技術,但這兩個國家的產業鏈只是從甲醇到甲醇蛋白。而義煤公司的甲醇蛋白項目是以煤為原料,其產業鏈是從煤到甲醇、再到甲醇蛋白。”義煤公司負責人說。
為延伸產業鏈,義煤公司組建煤生化公司,具體負責甲醇蛋白及下游產品的研發和生產。煤生化公司將目光對準深度開發下游產品、打造完整煤化鏈條,相繼研發出木聚糖酶、脂肪酶、甲醇蛋白纖維、氨基酸、水蛭素等高附加值煤生化產品,并積極推進規模化生產。
煤生化公司副總經理茍萬曉為記者算了一筆賬:生產1噸脂肪酶需要10噸劣質煤,1噸脂肪酶售價在30多萬元,而10噸劣質煤售價只有3000多元。經過產業鏈的延伸,煤炭的附加值增加了數十倍乃至上百倍。
經過數十次甲醇蛋白聯產脂肪酶的生產和實驗,煤生化公司最終確定了脂肪酶發酵關鍵技術參數,打通了從發酵到提取的整個生產工藝流程,成為產業鏈條下游首個可以規模化生產的產品。目前,該公司正在研制開發提醇工藝,屆時可生產出醫藥、保健品等下游產品。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