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滬膠期價再度暴跌3%,創出近三年來新低。多數業內人士認為,在當前基本面持續疲軟、現貨庫存高企的嚴峻背景下,膠價后市進一步下跌的可能性很大。
截至周一收盤,滬膠主力1405合約收報16340元/噸,較前日結算價重挫515元/噸,跌幅高達3.06%。主力合約當日增倉21248手至23萬手,成交量亦有所放大。去年12月中旬以來,期價一路走低、幾無反彈,期間累計跌幅近20%,昨日更是創出近三年來新低。
國泰君安期貨分析師胡慧認為,天然橡膠價格大幅下跌最直接的原因在于庫存較高,尤其是交易所可交割庫存較高。而近期泰國原材料價格下跌也拖累了外盤美元膠報價。此外,中國12月天然橡膠進口量較大,一定程度上透露輪胎廠已補庫的信號。
截至2014年1月10日,上海期貨交易所天然橡膠庫存約19萬噸,其中倉單約13.7萬噸。高企的倉單量顯示2013年度天然橡膠供應嚴重過剩并且滬膠價格相對于其他膠種價格明顯高估,這對滬膠價格構成很大賣壓。
青島保稅區橡膠庫存持續反彈,截至12月底已經達到了29萬噸以上的水平。國內雖然進入停割期,但現貨市場供應依舊過剩。有消息稱,目前云南產區大概10萬噸庫存,加入上期所庫存12.9萬噸,整個國內供應量大概在51萬噸左右,創出近幾年以來的新高。如此龐大的庫存在市場上,對于膠價的壓制顯而易見。
進入1月以來,泰國產量進入小高峰,原材料價格跌幅較快。截至2014年1月10日,泰國生膠片報價68.55泰銖/公斤,相較12月底下跌6.8%;膠水報價59泰銖/公斤,相較12月底下跌15.7%,價格一度與杯凝膠持平。泰國原材料價格的下跌也拖累外盤美元膠報價。泰標20號膠1月10日外盤賣價2290美元/噸,相較12月31日下跌約5%,其相對于同類膠青島保稅區賣價的價差從12月底90美元/噸縮窄至30美元/噸。外盤價格的大幅下挫也對滬膠價格構成賣壓。
上周據海關進口數據顯示,中國去年12月進口天然橡膠35萬噸,環比增長29.6%,同比增長12.5%。保稅區庫存并未在12月份大幅增加,進口可能很大部分直接進入輪胎廠,顯示輪胎廠可能已經補庫的信號,那1月份接下來的時間再繼續補庫的量會較少,下方支撐力度會較弱。
“總的來看,天然橡膠基本面目前仍然很弱,價格趨勢向下的結論比較明顯。但在春節前夕現貨產業鏈的節奏都將變慢,現貨價格將會持穩。所以,我們認為期貨價格再大幅下挫的可能性較小,每一次快速的大幅下挫都適合空單減倉,不建議在節前追空。由于基本面偏弱,不建議抄底與搶反彈。”胡慧稱。
東吳期貨分析師權姝文指出,滬膠此輪的下跌是宏觀面和基本面的雙重打壓,目前來說并未有利好可以使其反轉,整體仍在尋底。從基本面來看,在目前的泰國和印尼的膠農割膠成本來算,最低在15500元/噸有一定支撐,而上方壓力源于需求供應的增加,以及需求潛在的減少。滬膠跌勢洶洶,創出2010年以來的新低,空頭并未出現減倉,整體行情并未企穩,預期短期將下探至15500-16500元/噸區間,但連續下跌后滬膠存在技術性反抽。
業內人士對天膠后市普遍看淡。上海成俊橡塑有限公司研究總監范燕文稱,橡膠本輪下跌已延續21個交易日,總體跌幅達到19%,尤其是昨日日內振幅達到4%,整體趨勢仍為弱勢。關鍵的第一波行情的15%,主要源于期現價差的合理回歸,但供需結構并沒有因為價差的回歸而發生改變。第二波正式的開跌開始啟動,春節臨近的情況下,下游終端沒有出現補貨行情,保稅區港口到岸量再次臨近新高,上期所顯性庫存也不斷創新高,整體供大于求的格局遠遠沒有改變,加上泰國原料價格也出現快速補跌行情,技術圖表下方空間也完全打開,暫時無有效支撐。預估元宵節后供需方面仍無起色情況下,臨近新的開割季時,市場價格有逼近萬四可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