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從位于太原高新區的央企——中國化學賽鼎工程有限公司(原化學工業第二設計院)傳來喜訊:國內首套煤制天然氣工程(內蒙古克旗)一期已開始向北京地區供氣,運行穩定良好,二期即將竣工。這一成果使得我國成為世界上繼美國之后,第二個擁有煤制天然氣的國家,且產量第一。這一成果對解決我國天然氣資源短缺和供求矛盾問題,對我國實現節能減排和煤制天然氣替代油、氣的目標具有重要的現實和戰略意義。
該公司負責人介紹,2006年,中國化學賽鼎工程有限公司率先提出以低品質煤為原料,運用公司擁有的煤氣化、凈化等相關專利、專有技術,填補國內煤制天然氣空白的創新思路。煤制天然氣可以克服傳統的煤制燃氣熱值低的缺點,具有熱值高、環保性能好、廉價等優點,是最清潔的民用燃氣和工業燃料,也是機動車汽油的最佳替代品。煤制天然氣為低品質褐煤的增值利用開辟了潛力巨大的市場,中國天然氣骨干網絡已初步形成,為煤制天然氣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和發展空間。
據悉,國內第二套煤制天然氣工程(新疆慶華)也已經投產,并入西氣東輸二線。第三套已完成單體試車,開始向投產沖刺。中國化學賽鼎工程有限公司為提升煤制天然氣關鍵技術的5米加壓氣化爐已完成工藝設計,新簽約的幾套煤制天然氣工程設計將全面開展。目前,煤制天然氣獲批項目已達10個。并且,該公司在內蒙古、新疆、寧夏、遼寧等地區十余個煤制天然氣項目(含前期)進展順利。這些項目從設計理念和工程建設上突出節能減排、低碳和潔凈化生產目標,采用了提高能量轉化率、降低原料和燃料消耗等十幾項節能新技術和節水措施,使煤的總熱效率遠遠高于煤發電、煤制油、煤制甲醇、二甲醚等能源產品,單位熱值耗水量最低。從2014年開始,國內煤制天然氣產量將不斷增長,“十二五”期間,中國煤制天然氣有望突破600億立方米,對促進經濟發展和改善民生將發揮重要作用。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