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拉美石化行業的新項目一直飽受投資匱乏之苦,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這主要因為這一地區經濟表現欠佳,同時美國頁巖氣蓬勃發展對其產生了強烈沖擊。2014年,雖然拉美石化行業很可能仍處于過渡期,但綜合各方因素看來,今年拉美或通過項目搬遷、合資占股、爭取政策支持等方式推進石化項目的建設,這將會對該地區石化品生產和長期貿易流動產生巨大影響。
——轉移生產廠址,借助他地原料優勢。拉美石化市場有一個突出特點——原料供應的重要性或勝過終端需求。智利是拉美經濟表現最好的地區之一。然而,在智利,加拿大甲醇生產商Methanex宣稱,今年將繼續推進其甲醇生產設施搬遷至路易斯安那州的計劃,因為相對于智利,其天然氣供應更安全,供應價格更具競爭力。在巴西,Braskem公司從原料價格和安全性考慮,也在研究其Comperj石化聯合體改遷至里約熱內盧的建設方案。
——通過合資或占股吸收投資,壯大自身。Braskem公司的最大股東Odebrecht公司宣布,計劃在美國西弗吉尼亞州建設一個乙烷裂解裝置和3套PE裝置項目,由Braskem公司運行。另外,墨西哥MEXICHEM和美國西方化學公司(OxyChem)宣布將共同組建一個15億美元的合資企業,將在得克薩斯州OxyChem的Ingleside基地興建一套產能54.4萬噸/年的乙烯裂解裝置。據悉,該企業2015年中期開始建設,2017年一季度投產,生產的乙烯產品將用于生產氯乙烯單體,然后供應給MEXICHEM公司當生產聚氯乙烯的原料。在墨西哥,Braskem-IDESA合資的EthyleneXXI100萬噸/年的聚乙烯(PE)項目已完成一半的建設工程量,按計劃2015年7月投產,預算45億美元,該項目建成后將有助于墨西哥減少對聚乙烯進口的依賴。
——爭取能源政策支持,減少貿易赤字。對于拉美石化界來說,2013年的重要教訓是,如果拉美各國政府不積極支持當地石化業發展,當地石化品需求將由美國工廠供應。投資減少將使貿易赤字繼續擴大,最后導致拉美石化廠被迫關閉,該地區工業和消費者最基本石化品的需求將只能依賴進口。有業內人士表示,將拉美石化競爭力弱完全歸因于天然資源缺乏是不客觀的,政策因素才是造成目前局面的主要原因。提升拉美石化行業的國際競爭力,可靠且具有價格優勢的原料是基礎。要獲得這樣的原料,拉美必須出臺相關的原料定價機制,擴大基礎設施投資,并為民營資本進入該行業提供更具吸引力的條件。
墨西哥的能源改革就為私營公司進入能源開發產業鏈創造了有利條件。此政策一出,困擾墨西哥石化行業多年的問題也迎刃而解了。咨詢公司MaxiQuim的報告表示,墨西哥的能源改革是“在正確的方向上邁出了第一步”,雖然不會立即影響國內生產總值,但將吸引更多外資進入墨西哥能源產業。長期看來,這將為國內石化行業獲得有價格優勢的原料提供保障。
——國內外企業共同推進項目建設,進程提速。過去幾年,如陶氏化學、巴斯夫等國際大公司退出了拉美大宗化學品生產,但今年,拉美地區石化項目建設投產將加快進行,尤其是在巴西。巴西國家石油公司(Petrobras)將引領該地區石化新產能建設。2014年年初,Petrobras在巴西東北部投資50億美元的PetroquímicaSuape瓶級PET樹脂項目將投產,并大幅提高拉美地區合成樹脂生產能力。
業內人士稱,阿根廷VacaMuerta頁巖氣開發也將成為今年的關注重點,因為這個項目有國際石油公司參與。大規模的頁巖氣藏得到開發,將為阿根廷下游產業發展帶來機遇。另外,許多跨國公司開始尋找在拉美建設下游加工和分銷公司的機會。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