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走進長嶺煉化,公司大門口電子屏滾動播放著最新版的2013年經濟數據和長煉十大新聞非常耀眼:2013年,長煉加工原料油794.02萬噸,實現銷售收入480億元,上交稅收80.67億元,實現利潤3.03億元。噸油利潤達到38元,傲立沿江石化企業,全面跨入中石化煉化板塊先進行列。
步行在長煉各個裝置前,加快發展的場景處處撲面而來。特別是湖南省和中石化重點科技攻關項目——長煉10萬噸環氧丙烷項目全面完成基礎施工,管理人員、技術人員、施工人員全員上陣,共同開展設備安裝,更是讓人振奮。據了解,10萬噸環氧丙烷項目是中國石化“十條龍”科技攻關項目之一,被列入國家“973”計劃。項目總投資12億元,預計今年4月25日中交,投產后可年產環氧丙烷10萬噸,年銷售收入超11億元,創造利潤近2億元,對環氧丙烷下游產業也有積極的拉動作用。說到這個項目建設和創新驅動,長煉董事長、總經理李華很有感觸:這是一個自主創新的項目,設計圖紙變更等很多環節都需要管理人員與設備生產廠家、工程部門進行逐項對接,如果沒有深度優化資源配置,項目進度起碼要滯后一年。
窺斑見豹。科技創新驅動對企業帶來的效益顯而易見,“確保產品價值最大化”的生產策略更是讓長煉效益提升“錦上添花”。2013年,長煉把每一個生產指標對照國際國內先進企業管理指標,要求技術人員將各生產裝置進行全流程“把脈”,
剔除管理和技術上“疾病”。他們與清華大學、石科院等十幾所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利用自動化程序技術,完成生產裝置自動化控制技術優化,目前裝置平均自控率達95%以上,不但柴汽油產量和產品損失率始終保持連續上升趨勢,就連聚丙烯、航煤、改性瀝青、三苯等高附加值產品的產量也創下了歷史最高水平。與此同時,長煉全面實施完成了油品質量升級改造,公司部署和啟動“碧水藍天”計劃,從2013年起在三年內投資3億多元啟動17個環保提標改造和污染物總量減排項目建設,公司提前向湖南市場投放國IV車用汽油,讓湖南的汽車提前三個月“喝上”更環保的汽油。提前六個月,公司已向湖南市場提供國III標準普通柴油。
“這一年,我們嘗到了制度規范化和改革深化的甜頭。”談到2013的長煉新風尚,長煉黨委書記文志成如數家珍。公司新班子的新理念帶來企業新變化新風氣,用心謀事,履職盡責,主動作為成為企業員工的價值理念,率先打造世界一流煉化企業成為公司的目標導向,長煉連續13年沒有發生安全事故,連續十年榮獲“中石化安全生產先進單位”,獲得了“全國安全文化建設示范企業”榮譽稱號,通過了“國家一級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安全標準化達標企業”的評審工作。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長煉全面推進上市和非上市部分一體化及業務整合工作。對上市、非上市所屬55家部門單位、232個崗位進行了專項調查,共梳理出30大類、413項具體業務。2013年,他們減少機關部門6個,撤并基層單位5個,調整了10個部門的管理職能和業務。“讓堅定的聲音發自一處,讓復雜的問題解決在一處!”
正是由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長煉打造世界一流煉化企業的目標邁出了堅實的步伐。臨近采訪結束,長煉財務處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1月份又將迎來了開門紅,當月可望實現“真金白銀”的利潤5000萬元。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