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打新債基僅能“望梅止渴” 打新,這個不久前還被當做賣點而不斷被放大的優勢,如今卻成了基金公司難以言說的痛。監管部門的一紙限令打亂了基金公司的運作構想。 上周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承銷業務規范》,對網下配售的投資者做出了規定,債券型基金等三類產品不能打新。 “傻眼了!”一位基金公司人士對此無奈表示,該公司旗下一只意在打新的債券基金因為新規而被拒于打新門外。 事實上,多只剛剛完成發行打新債基必須集體剎車。公開信息顯示,匯添富新收益、華富恒鑫、銀華永利、華商雙債豐利等債基均突出了可以打新的設計,招募說明書強調可將最高20%的資產用于股票等權益類投資(包括參與新股申購),是這批基金最核心的賣點。一家基金公司內部人士表示,基金發行的時候,很多資金都是沖著打新“功能”來的,現在不能打新了,非常被動。 據了解,強化打新賣點的不乏類定制產品,機構客戶借用公募基金實現打新目的,對這部分資金而言,不能進行打新操作就失去了合作的意義。“債基不能參與打新,將對其收益率水平帶來影響,初步測算約為3個百分點。”華泰證券分析師王樂樂表示。 “機構客戶這幾天緊急溝通,如果二級債基無法打新,日后的運作是純債模式還是從二級市場買入股票?”前述人士無奈表示。二級債基在不能打新的2013年借助部分股票倉位實現了相對高收益,但從二級市場買入的股票倉位是雙刃劍,機構客戶并不看好。 實際上苦惱的不僅是基金公司,一些券商機構業務部門想做結構化打新產品也斷了門路。按照此前的預計,打新一年可以獲得12%的收益率,優先級年化收益率約定為8%,劣后端可實現28%的收益率。但在新規之下,這類杠桿產品也無法找到合適的渠道運作。 不過一些專門打新的基金并不在此次限制之列。如國泰淘新以及安信鑫發優選混合型基金等產品,混合型基金依舊可以將打新作為投資策略,只是最高95%可以打新的賣點必須調整。 機構熱衷于打新,是因為打新收益不錯。申銀萬國數據顯示,同期新股申購的平均年度收益率為19.35%。不過,2009年以來打新收益率逐年下滑,從2009年的66.87%下降到2010年的36.42%,2011年進一步下滑至14.6%,2012年一季度,新股破發率超過20%。 “弱化打新高收益是監管部門的初衷,也是不斷對基金打新進行指導的根本原因。”滬上一位債券基金經理表示。 程俊琳 |
標簽:不銹鋼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