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以來,國內甲醇市場一掃前幾年的低迷狀態,價格走勢強勁。有專家認為,本輪甲醇價格的上漲主要是受到需求端拉動的影響,近年來不斷壯大的甲醇汽車對此貢獻不少。在國際油價不斷攀升的背景下,甲醇汽車有望“拉動”中國進入甲醇經濟時代。但甲醇經濟時代真的來臨了嗎?記者在近期采訪中卻發現業界對這一判斷的看法并不統一。
“十一五”期間,我國甲醇產能出現過爆發式增長。自2006年之后,甲醇企業開工率就不斷下降,盈利艱難,甲醇行業出現過剩局面。但今年下半年以來,國內甲醇價格一路上揚,接近年末更是出現了一波強勁的漲勢,甲醇港口價格一度上升到3800元/噸,創下5年來的新高。
有專家稱,甲醇價格強勢回歸,一大原因是甲醇汽車試點范圍擴大。山西省新能源汽車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石磊說:“近年來,在中國各地開始發力的甲醇汽車對甲醇行業扭轉頹勢貢獻不小。特別是目前推廣量最大的M15甲醇汽油。”據了解,2012年全國甲醇產量為3129萬噸。其中用于燃料消耗、直接加入汽車中的有400萬噸,加上甲醇下游產品二甲醚,一共可替代石油產品520萬噸。“隨著甲醇汽車產業化、市場化的進一步推進,相信甲醇經濟很快就來到我們身邊。”石磊說。據悉,山西省現有甲醇加注站50多個,甲醇汽車改造6萬輛,有20萬輛年產能的甲醇轎車生產廠預計于2014年底投產。
而化工專家、陜西省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胡海峰分析認為,本輪甲醇價格上漲主要是受到國際市場供應減少、國內天然氣緊缺甲醇企業停產,以及下游需求拉動造成的。雖然目前通過非正常渠道將甲醇添加到汽油中的現象不可小覷,但總體來說甲醇燃料畢竟有限,對甲醇需求的拉動影響并不大。他認為,甲醇價格大幅上漲比較離奇,應該不會維持多久。對甲醇汽車有望拉動中國進入甲醇經濟時代的觀點,胡海峰認為,雖然甲醇汽車技術已趨成熟,在出租車、城市公交車、礦井專用車等特殊領域已可以逐步替代汽油、柴油車,但短期內不可能大規模和全面推廣,甲醇汽車要被社會廣泛接受依然還有一個過程。
延長中立新能源股份公司負責陜西甲醇汽車試點的燃料生產供應和加注站建設,該公司副總經理王珉認為,甲醇燃料的經濟、環保等良好性能,決定了它今后會成為化石能源的重要替代產品。尤其在霧霾天氣頻發的當下,亟待加快甲醇燃料和甲醇汽車的推廣應用,而這需要政府引導。他認為,甲醇經濟在中國真正形成氣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尤其需要在思想認識、政策支持、體系完善等多方面做大量的工作。
2012年,工信部批準在山西、陜西、上海三地進行甲醇汽車試點。這一試點在2013年進入實質運行階段。目前,全國已有5家汽車制造企業生產的7個型號的甲醇汽車獲得公告,已有4個型號的265輛甲醇汽車投入試點運營。此外,全國還有20多個省市對推廣甲醇汽車躍躍欲試,共改造汽油車約15萬輛。
除普通甲醇汽車外,甲醇載重汽車也已研發成功。今年5月,陜汽集團LNG與甲醇重型商用車產業化項目獲陜西省發改委備案,將投資4.12億元在西安設立年產1.5萬輛LNG與甲醇重型商用車項目。目前,甲醇—柴油雙燃料重卡已在鄂爾多斯(8.33,0.00,0.00%)進行了為期半年的道路試驗,證明其排放性、動力性和經濟性方面具有明顯優勢。陜汽集團西安蘭德新能源汽車技術開發公司小批量生產銷售了20多輛甲醇—柴油雙燃料重卡,明年將投入大規模生產。
據負責陜西試點評估工作的陜西省甲醇汽車試點工作專家組副組長、長安大學教授劉生全介紹,待甲醇汽車運行3萬千米以后,明年初將采集、檢測詳細運行數據,以對陜西甲醇汽車試點工作做出階段性評估。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