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知名的化工集團—韓國OCI在華工廠近日在江蘇泰興陷入一場環保糾紛。
日前,當地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爆料稱,居住地附近的江蘇奧喜埃化工有限公司(下稱“奧喜埃”)存在違規生產、環評不達標等問題,而相關部門則為了讓化工廠符合生產標準,反而讓村民拆遷。
奧喜埃一位內部高層陳先生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稱,其合資方確為韓國OCI,只是當時以香港企業名義來注冊,但出資方都是韓方,其主要生產氫氧化鉀約10多萬噸,加上韓國等地的多家公司規模,OCI總的氫氧化鉀產能高達50萬噸,為世界第一。
不過,奧喜埃公司負責人、當地環境部門分別向本報記者解釋稱,拆遷主要是從環境治理角度來考慮,目前正在與居民進行商議,并在妥善處理此事。
韓國OCI集團為全球知名能源化工公司,業務涉及可再生能源、無機化工、精細化工和石油煤炭化工等,其中多晶硅產品銷量一直領先,而此前OCI也曾因在無錫尚德破產重整事件中申報50多億元的欠款備受矚目。
而奧喜埃這家工廠則主要銷售無機化工產品。
泰興市當地一位環保部門人士告訴本報記者,奧喜埃2010年打算擴建3.5萬噸的離子膜設施,而這一設施通過了環評,但需要達到一個數百米敏感目標的要求,離子膜裝置才能運行,不過工廠的這一要求并沒有達到,而江蘇省環保廳也確實要求該企業停產,并達到要求再予以開工。
居民對此事的反映則是,“奧喜埃2010年未經地方政府審批擅自擴產,其間村民在市信訪辦多次反饋問題都打回村里處理,沒有結果。2013年9月江蘇省環保廳對奧喜埃衛生安全環評不通過,貼封條勒令停產。10月,奧喜埃化工廠撕掉封條偷偷生產,罔顧離居民區太近的風險隱患。”
“各方曾向省環保部門做出承諾,會對居住戶拆遷到位。2012年年底,我們的擴建項目竣工了,但是周邊的拆遷并沒有完成。由于我們的設備投資很大,如果不開工,損失非常大,所以我們有時候會讓機器運轉一下,試生產了一段時間。”奧喜埃那位高層如是稱。
本報記者并沒有查詢到關于3.5萬噸離子膜項目的環評報告,上述奧喜埃高層說,此項目一直處于批準但未驗收的階段。環保部門曾要求,該項目的“500米之內不能有居住區”,此外江蘇省環保部門又將“500米”的距離改為“800米”,總計涉及到30多戶的拆遷戶。
在本報記者對比了多份文件后發現:江蘇省環保部門近年來對當地的化工區、化工廠新建項目的環境要求中都明確,新擴建項目等的500米范圍內,不可有居住區、醫院及學校等敏感目標。
同時,今年11月中旬,江蘇省也擬出臺《關于切實加強全省化工園區環境管理工作的意見》,其核心內容之一便是再度強調“園區邊界與居住區之間應設置不少于500米寬的隔離帶,并適當設有綠化帶”,而這也是出于對周邊居民身體健康、環境安全的考量。
當記者詢問,為何該企業沒有考慮早一些隔離“800米”之內的居民,奧喜埃上述高層說,作為一個有著幾十年生產歷史的老企業,企業這些年來在擴產,但2010年前并未遇到過“500米”、“800米”的這一環保要求,各方也就沒有考慮過居民的搬遷,“另外我們的工廠也是花園式工廠,排污都是符合規定的。”
奧喜埃所處地點不僅屬于江蘇泰興經濟開發區,同時也靠近江蘇光明化工集中區(下稱“光明化工區”)。而據泰興環境信息網的消息,光明化工區位于泰興市馬甸鎮的西南,除了奧喜埃外,還有江蘇光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化工企業。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