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速用經濟發展“硬通貨”——知識產權來破解行業深層次問題,國家知識產權局、工信部、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等正在合力推進我國石化行業實施知識產權戰略。這是記者從12月19日~20日在北京舉行的石油和化工行業知識產權論壇上得到的消息。
中國石化聯合會副會長周竹葉指出,知識產權被稱為21世紀經濟發展的“硬通貨”,是企業爭奪、保護和發展競爭優勢的關鍵。目前很多石油化工企業還停留在片面追求經濟增長速度的階段,對知識產權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要解決行業發展深層次的矛盾問題,提升產業競爭力,需要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提升行業知識產權戰略意識。而要實現創新驅動,其關鍵就在于使知識產權真正成為增長要素,使增長從量的擴張轉向質的提升。
據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管理司副司長雷筱云介紹,國家知識產權局從今年開始實施以將專利運用導入產業運行發展全過程為理念的“專利導航”試點工程。石化行業作為試點,計劃用5年的時間形成專利協同運用工作體系,基本實現專利的協同創造、協同運用、聯合保護和協同管理。
工信部科技司技術基礎處處長常利民表示,實施知識產權戰略應成為工業企業發展的內生動力,工信部已經發布《工業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指南》,并劃定了包括多家石化企業在內的試點企業。
周竹葉表示,明年石化聯合會將通過政策宣傳和引導、建立相應的科技成果轉化和專利信息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加強知識產權人才培訓等方式全面提升行業知識產權意識和競爭能力,促進自主創新成果的知識產權化、商品化、產業化,引導企業采取知識產權轉讓、許可、質押等方式實現知識產權的市場價值。充分發揮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在知識產權創造中的重要作用,切實加強知識產權專業人才培養。
據了解,目前石油和化學工業知識產權狀況呈現三個特點:一是以中國石化、中國石油為典型代表的大型骨干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意識顯著增強,并憑借專利保護贏得了國際市場;二是以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新型化工企業為代表的民營化工企業成為石化領域知識產權保護的生力軍;三是科研院所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更強,大連化物所等已經構建了完整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中國石化聯合會先后被國家知識產權局列為首批國家知識產權重點培育的專利信息應用優勢行業協會和國家專利協同運用試點單位。
本次論壇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主辦,化工行業生產力促進中心承辦。國家知識產權局相關部門負責人和典型石化企業、科研院所科技部門負責人以及專業代理機構負責人就如何推進石化行業知識產權戰略進行了交流。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