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鶴崗日報報道,隆冬時節,走進征楠煤化工產業基地,記者欣喜地看到,經過兩年多的緊張建設,180萬噸洗煤項目已經順利投入生產。公司生產負責人自豪地告訴記者:“我們除煤制氣項目預計明年四五月份可投入生產外,其他項目均已進入試運營階段。”
長期以來,我市經濟產業以“煤經濟”為主,煤經濟“一業獨大”的問題越來越突出。為盡快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堅持以“三抓促三轉”,即由抓項目向抓產業轉移,促進產業結構轉優;由抓產業向抓產業鏈轉移,促進發展方式轉變;由抓產業鏈向抓現代產業體系轉移,促進城市轉型。在推進產業項目建設過程中,用好用足國家推動產業向資源產地轉移的政策,把現有存量做優做活,把新的增量做大做強。為提高煤經濟比較效益,我市加快建設龍江東部煤電化工業基地,大力發展煤炭精深加工,加快煤炭資源的深度轉化利用,延伸煤炭經濟產業鏈,力求實現煤炭的裂變式發展,重點打造了煤焦化及副產品加工利用、煤制化肥、煤制烯烴三條深加工產業鏈,使煤炭產業鏈拉長、變粗。
在建設龍江東部煤電化工業基地過程中,我市堅持走依靠高新技術打造重點企業,以重點企業帶動產業發展之路,重點打造了中海石油華鶴“3052”等一批具有國內甚至世界領先技術的龍頭企業。在項目選擇上,主推煤化工項目及關聯項目,全力打造煤化工品牌。目前,在煤化工產業園區,已經聚集了中海石油華鶴“3052”、征楠煤化工、龍嘉220萬噸煤化工等多家煤化工企業。其中,華鶴“3052”化肥項目是中海石油化學公司在我省投資的第一個大項目,也是我省列入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和我省東部煤電化基地重大項目,更是支撐我市煤炭深加工產業發展的一號項目,對于延伸煤炭產業鏈條,加快把我市打造成為全省煤電化工基地示范區,乃至推動全省現代化農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該項目計劃總投資42.5億元,建設內容包括生產規模為年產30萬噸合成氨、52萬噸大顆粒尿素及配套煤礦共三個部分,其中大顆粒尿素項目34.5億元,煤礦建設投資8億元。征楠煤化工項目總投資21億元,主要以煤化工為核心,集城市燃氣、焦油、硫銨、粗苯等化工產品為主導,項目投產后年可生產焦爐煤氣4.9億立方米,年生產冶金焦炭(1558,0.00,0.00%)120萬噸,煤焦油4.113萬噸,硫磺2850噸,硫銨1.626萬噸。項目建成后,燃料用氣可保證12萬戶居民用氣需求,安置就業1500人,年產值達38億元左右,利稅達1.5億元,對促進我市經濟發展及提高百姓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鶴翔煤化工項目總投資7億元,主要產品有焦炭、甲醇(3093,-84.00,-2.64%)、煤焦油、粗苯、硫胺等,整個項目全部達產后,可實現年銷售收入20億元,年納稅8000萬元,解決1000余人就業,對于合理利用資源、發展煤炭循環經濟有著長遠影響和意義。龍嘉煤化工有限公司的220萬噸煤化工項目是集煉焦、化產、煤氣和煤制氣生產甲醇、甲醇合成汽油工程為一體的循環經濟項目,總投資38億元,年生產焦炭220萬噸,甲醇42萬噸,煤焦油11萬噸,硫磺1500噸,硫銨2.35萬噸,粗苯3萬噸,汽油15萬噸,建成達產后預計可實現年產值59億元,利潤6億元,稅收10億元,安置就業2200人,是東北三省投資規模最大、單體產能最大、產業鏈條延伸最長的煤焦化及深加工項目。該項目的落地,標志著我市東部煤電化基地的初步形成。
為高起點規劃我市煤化工園區建設,不走彎路,少走彎路,我市還委托全國最權威的規劃院——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編制《鶴崗市煤化工園區總體規劃》。“規劃引領發展,關乎未來,至關重要。在煤化工產業規劃上要站在促進產業升級的高度,規劃好煤焦化企業副產品的綜合利用和新產品升級,要把煤制氣、煤制油和煤制乙二醇、芳烴、烯烴等應規劃的產業項目都規劃好,把動力、物流、環評、安評等要素有效配置好。”12月6日,市委副書記、市長梁成軍在《鶴崗市煤化工園區總體規劃》編制工作座談會上強調,要在符合鶴崗實際的前提下,只爭朝夕,超前做好產業規劃和園區規劃,加速推動我市煤化工產業提檔升級。
目前,我市原煤產量每年超過2200萬噸,洗煤能力達到2600萬噸,煤電總裝機容量達到240萬千瓦,煤焦化設計能力達到430萬噸,煤制化肥設計能力達到246萬噸。按煤電化工業基地發展戰略的總體部署,我市煤化工項目全部建成后,將形成煤制天然氣、煤制乙二醇、煤制油和煤制芳烴、烯烴等多個產業鏈條,可實現從煤化工上游產品到下游產品的“吃干榨凈”,實現原煤不出市的目標,成為我省煤化工行業的一艘“航空母艦”。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