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氯堿行業協會獲悉,協會會同中國石化聯合會向國家有關部門上報了《氯堿行業化解產能過剩加快結構調整的對策建議》,對產能結構性過剩問題提出了多項措施,同時還提出將環保、安全、能耗、清潔生產等指標具體化,形成多維度產能管控指標體系。
氯堿企業大多虧損
據中國氯堿工業協會統計,今年前三季度,國內燒堿新增產能177萬噸,退出114萬噸,凈增63萬噸。前三季度燒堿累計產量2105.8萬噸,裝置利用率約74%。PVC方面,前三季度產能新增158萬噸,退出69萬噸,凈增量為89萬噸。截至9月底PVC累計產量1105.5萬噸,裝置利用效率小幅提升至61%。
相較于2010年至2011年的盈利頂峰,氯堿行業產能增幅已明顯收窄。分析人士認為,當前氯堿生產企業大多虧損,新擴建產能熱度降溫。在國家積極推動化解產能過剩的背景下,氯堿行業將結束產能的高速增長,進入平穩調整時期。
中國氯堿工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文雷分析,國內氯堿行業產能過剩是管理部門、企業、市場等共同作用所導致的產能結構性過剩。對地方政府而言,氯堿產品下游產業鏈長、可配套項目多。部分地方政府為追求經濟發展,脫離當地實際情況盲目上馬項目;同時,氯堿行業發展較為成熟,進入門檻較低,氯堿企業為爭奪市場份額,新擴建項目爭相上馬。
多維度管控產能
中國氯堿工業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氯堿行業發展已由快速規模擴張步入調整期,化解產能過剩是行業的首要任務。不斷提升技術進步,引領企業向中高端市場發展,成為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張文雷透露,《建議》針對產能結構性過剩的問題提出了幾項措施,包括鼓勵氯堿產品和產能出口轉移,加快推進企業兼并重組,建立健全退出機制,淘汰落后產能及工藝,并采取有效措施嚴控新增產能。
《建議》還提出,將環保、安全、能耗、清潔生產、汞污染防治等指標具體化,形成多維度的產能管控指標體系。氯堿行業還提出,要以碳排放、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等約束指標為抓手,充分運用市場機制,實現對區域內氯堿產能的動態調控。
業內人士預計,對于落后產能的淘汰力度將較大。以燒堿為例,對沒有按行業標準進行節能減排改造的燒堿裝置,東部在2-3年內淘汰,西部地區在3-4年內淘汰,淘汰的規模預計達到300-400萬噸。PVC落后產能淘汰的重點是能耗、環保、安全生產等指標不達標的小型電石法裝置。分析人士指出,國家層面出臺相關政策有望加快氯堿市場清理,龍頭企業盈利拐點有望顯現。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