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石化行業在學習《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時,最關注“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等論述。業界普遍認為,這是執政黨在理論與理念方面一次重大突破,如果得到全面貫徹落實,必能促進公平競爭,增強行業與企業活力,提升行業綜合實力。
陜西煤業化工集團董事長華煒表示,國內外經驗均證明,只有遵循市場規律,由市場決定相關要素的配置,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各要素的功能與作用,實現效益與效率最大化。
華煒介紹說,“十一五”期間,陜煤化集團根據市場對優質煤炭需求持續增長這一實際,迅速擴大了彬(長)黃(陵)、陜北片區等優質煤生產規模,建成數個具有超強競爭力的現代化大型煤礦,為企業可持續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與此同時,根據市場對煤化工產品的需求和節能減排的迫切要求,公司對旗下陜化、陜焦等老化企實施節能技改和產品升級;通過與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等單位合作,成功開發了DMTO、DMTO-Ⅱ工業化技術,探索出以煤炭分質高效綜合利用為核心的“陜煤—榆林版煤制油”技術路線;利用市場手段,重組了天元、富油、北元等民營企業,將民營企業的辦事高效、機制靈活與國有企業的資金雄厚、人才聚集、規范管理等優勢結合起來,成功探索了被業內譽為國企與民企合作典范的“北元模式”、國企與國企強強聯手的“三峽模式”,使企業煤化工板塊技術水平與競爭力明顯提升。
“讓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既能打破壟斷,避免對非公經濟的歧視,營造公平競爭的環境,也能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防止政府因追求GDP有意無意地成為能源重化工項目建設持續升溫的推手。這有利于精細化工產業的培養和發展,有利于優化陜西能源化工產業結構,提升行業可持續發展后勁。”資深化工專家胡海峰表示。
陜西延長石油集團煉化公司副總經理金德浩則表示,《決議》有關“發揮市場對技術研發方向、路線選擇、要素價格、各類創新要素配置的導向作用”的論述,能避免技術開發的盲目與盲從,使科技創新貼近市場、貼近實際,使科技成果在最短時間內實現工業化,變成生產力,這無疑能極大地促進技術進步,縮小中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
陜西省石化界人士指出,《決定》令人鼓舞和振奮,關鍵要看落實。他們希望國家能加緊出臺和完善配套政策,促進《決定》的落實,使其真正成為引領13億中國人實現偉大中國夢的行動綱領。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