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連續數日的瘋狂上漲之后,多單持有者開始變得更加謹慎,甚至獲利離場,但現貨市場供應短缺情況并未得到緩解。”一位期貨分析師這樣告訴記者。盡管現貨市場供應短缺情況短期內難以緩解,但是至于后期甲醇(3247,-116.00,-3.45%)期價走勢,市場仍存在分歧。
連續三個交易日出現漲停之后,本周三甲醇期貨大幅逆轉,出現下跌行情,其中遠月合約1405更是出現跌停,最高報價3404元/噸,最低報價3333元/噸,收盤報于3360元/噸,較上一交易日跌4.01%。其他合約亦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跌,主力合約1401小幅下跌0.08%,報收3663元/噸,其他合約亦出現2%~3%的下跌。
由于近期甲醇期貨價格波動劇烈,鄭州商品交易所(下稱“鄭商所”)本周發布風險提示函,提示甲醇價格波動風險。鄭商所表示,近期影響甲醇期貨運行的不確定性因素較多,價格波動明顯增大。請各會員單位切實加強投資者教育和風險防范工作,提醒投資者注意風險,理性投資。
鄭商所交易數據顯示,在本周三遠月合約出現跌停之前,甲醇主力合約1401在6日、9日、10日連續三個交易日均出現漲停,不斷創出其近年來價格新高,僅此三日累計漲幅就已經超過10%。
瑞達期貨認為,國內甲醇市場商談意向仍有上行,心態維持堅挺;西北地區補漲氣氛較濃,目前零星大廠新價初訂貨源便已售罄,封盤待市為主,價格或仍有上行,新單有價無市情況摻雜;內陸地區目前出貨仍較順暢,大廠預售情況可觀,目前多有負庫存運行,主體價格仍有上行空間;而港口地區目前下游接貨意愿較濃,拉動作用仍較明顯,市場庫存水平不高,價格優勢尤顯。
萬達期貨則認為,甲醇現貨價格非理性大幅上漲,期貨投資風險增大。整體來看,貨源緊張推動價格上行,國內價格高位運行,依舊有上漲條件,但近期的漲幅稍顯不理性。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11月國內進口甲醇38萬噸,出口10.8萬噸,凈進口27.2萬噸,環比略增3.8萬噸,但目前國際供應依然偏緊,港口庫存難有明顯增加。
而回顧此前三個月,即2013年8月至10月,我國甲醇凈進口總量為86.54萬噸,較2012年同期減少40.1萬噸,降幅達31.66%。
此外,從成本因素來看,天然氣長期供應短缺、價格上漲,動力煤價格連續九周上漲以及運輸費用增加直接導致甲醇生產成本增加,對甲醇價格上漲形成成本支撐。而且近期又恰逢甲醇工廠季度性檢修期,進一步加劇了甲醇供應緊張形勢。
上海中期期貨研究所預計,國內方面,氣頭裝置開工率維持低位,但在高利潤的鼓勵下,山東的煤基裝置陸續恢復,且下游抵觸情緒明顯。據悉,寧波禾元或有減產計劃,預計現貨價格難再大幅上漲。
在本周三甲醇價格出現下跌之前,中國氮肥協會甲醇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韋勇本周二曾公開表示,此次甲醇上漲并沒有相關政策性因素推動,主要是受供給縮小、需求增大的影響,預計短期內上漲趨勢仍將延續。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