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4年以來,歷年中央一號文件均以“三農”為主題,有力地促進了農村經濟和農業生產的發展。盡管過去十年我國糧食產量實現十連增,但農產品供需矛盾,耕地、水資源污染、食品安全等問題也接踵而至,農業發展的可持續性面臨挑戰。為實現農業現代化,確保主要農產品生產穩定發展,打造高效生態的現代農業體系迫在眉睫。預計“發展生態友好型農業,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將成為2014年一號文件重點。在農業土壤污染上,化肥是主要的污染源。《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已經將新型環保肥料發展列入農業領域優先主題,新型化肥有可能成為2014年一號文件力挺生態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新型肥料是有別于傳統常規的肥料,能夠直接或間接地為作物提供必需的營養成分,調節土壤酸堿度、改良土壤結構、改善土壤理化性質、生物化學性質,調節或改善作物的生長機制,改善肥料品質和性質或能提高肥料的利用。憑借上述優點,新型肥料受到農業從業人員的喜愛和歡迎,在我國發展前景廣闊。
政策利好也對新型化肥的發展帶來支持。《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已經將新型環保肥料發展列入農業領域優先主題,預計相關部門將持續對該領域重點關注,促使環境友好型化肥在我國全面發展。
與此同時,隨著我國對食品安全的日益關注,消費者對健康食品的追求以及對現代化高效低能耗農業的要求,使得新型化肥快速發展成為一種必然。
尚普咨詢發布的《2013-2017年中國其他肥料市場分析調查報告》指出,新型化肥在我國具有重要的發展意義,它已經不再是一種產品的簡單使用,而是開始改變中國農業的生產模式,其高效化、長效化、復合化的優點將支撐行業的快速發展。新型化肥中國式道路正在開啟,在我國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在2012年7月27日-29日召開的“第四屆全國新型肥料學術研討會”上,與會代表曾深入研討了中國新型肥料發展的若干問題。其中,山東省土肥站站長高瑞杰在報告中指出,伴隨種植結構調整和生態農業的迅速發展,肥料研制將從只注重養分含量轉為關注養分、配比和助劑的協調發展。中國腐植酸工業協會理事長曾憲成認為,含腐植酸的新型肥料應用前景廣闊。南京農大資環學院教授徐陽春認為,具有抗病、抗逆特性的生物肥料在提高農作物抗病、抗逆性方面效果顯著。
分析人士指出,中國以占世界9%的耕地用去了世界1/3的化肥,單位面積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7倍,而每公斤養分所增產的糧食卻不及世界的1/2,且肥料的消費仍呈上升趨勢。每年有超過50億噸的有機廢棄物不能很好利用,環境與生態壓力很大。所以,依靠技術加強新型肥料的研發與推廣,是保障糧食安全、提高肥料利用率、減低環境風險的重要途徑。為適應中國農業由傳統加速向現代轉化,一批大中型企業將在新型肥料研制中承擔重任。
我國目前新型化肥正處于發展階段,仍有很大上升空間。相關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從事各類新型肥料生產的企業已超過2000家,占全國肥料生產企業總數1/4。新型肥料產業資產規模約為500億元,新型肥料產業的總產出每年約為164億元,產品正在向著高效、增值、多功能、生態環保的方向發展。隨著新型化肥的逐漸升溫,越來越多的企業將進入該行業,分享巨大的市場蛋糕。
概念股一覽:
芭田股份:作為復合肥生產商,致力于新型復合肥的研究試驗,公開資料顯示,公司已打造灌溉肥、長效肥、抗酸化有機肥、硝基肥族、液體肥、看得見系列等六大系列產品的“六個第一品牌”。
史丹利:公司主要從事復合肥的生產和銷售,產品主要包括滾筒氯基復合肥、高塔氯基復合肥、滾筒硫基復合肥、高塔硫基復合肥、其他系列復合肥等五大系列復合肥,其高塔復合肥生產技術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公司復合肥產量125萬噸;公司產能位居全國第三、市場占有率全國第四,高塔復合肥產銷量第一。
金正大:公司專業從事緩控釋肥等新型肥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現有緩控釋肥年生產能力170萬噸,為全球最大的緩控釋肥生產基地。公司緩控釋肥產品市場占有率超過50%。
魯西化工:主營化肥、化工產品的生產與銷售,主要產品為尿素、復合肥、磷酸二銨、燒堿等,是全國化肥行業唯一同時擁有尿素、復合肥、磷酸二銨三種國家免檢產品的企業。
司爾特:公司是一家集磷復肥生產,集各類化肥貿易為一體的現代化高科技股份公司.。主要產品為高濃度緩釋NPK復合肥系列產品以及磷酸一銨,中間產品包括硫酸,磷酸等。公司是安徽省最大的高濃度磷復肥生產和出口基地之一。
相關資訊